按照你列的水浒里的例子,红楼里同样切合物价。比如人参的价值,螃蟹的价格,“油盐炒枸杞芽儿,三二十个钱”“连姑娘带姐儿们四五十人,一日也只管要两只鸡,两只鸭子,十来斤肉,一吊钱的菜蔬。”
同样反映了城市物价比农村贵
同样反映了打点别人需要多少钱,比如贾芸花了十五两三钱去打点凤姐拿到了200两银子的差事
【 在 anisotropic 的大作中提到: 】
: 1、不光是买唱戏的人头费,这里面不少是基建费和和设备购置费。而且有单聘仁、卜固修这种来掺和,想必里面贪污不少。
: 2、红楼作者对财务可能不熟悉,物价啥的细节有点紊乱,大观园没有侧面透露造价但应该侧面透露,涉财务的很多细节进行了模糊化处理。这应该是红楼作者的一短。
: 四大名著,除了水浒字里行间在透露出财务认知(物价与元末明初社会契合,城市物价比农村贵,打点牢头节级需要多少钱等细节都清晰),突显作者可能真正做过经营(不管是做过生意,还是管过州县政务,或者管过部队的吃喝拉撒)。
: ...................
--
修改:wwwsmthnet FROM 111.40.58.*
FROM 111.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