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再尝试从微观层面促进一下讨论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借空空道人之口解释此书与时事、淫邀艳约题材的小说无关:(空空道人)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虽其中大旨谈情”,那主旨与明无关了。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说一下,微观不是细节,有些问题你讨论的非常细节,但是在微观层面并没有进一步,那还是没有意义的。讨论得再多也无济于事。微观上的进一步,可以把问题细分成不同的问题,针对这些不同的问题对比,可以找到症结所在。
: 那么,我们知道,对于悼明版上有支持派和反对派,我们不妨对反对派进行细分。反对悼明说的同学,下面的观点:
: B,红楼梦的主旨就是悼明,并且红楼梦也因为悼明而成为伟大的作品。
: ...................
--
FROM 115.57.132.*
我问AI,“清宗室永忠曾读到过《红楼梦》抄本,为诗三首,”
AI回答:
您提到的这个历史细节非常精彩,是《红楼梦》传播与接受史上的一段重要佳话。清宗室永忠(雍正帝之弟胤禵的孙子)通过其叔父墨香(名额尔赫宜)读到《红楼梦》抄本,并写下了《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首绝句。
这三首诗不仅是曹雪芹同时代人对《红楼梦》最早、最珍贵的评价之一,也强烈佐证了该书在成书初期就在满洲贵族圈层中引起了巨大震动。
以下是永忠的三首诗全文及其解读:
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首
其一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
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其二
颦颦宝玉两情痴,儿女闺房语笑私。
三寸柔毫能写尽,欲呼才鬼一中之。
其三
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
混沌一时七窍凿,争教天不赋穷愁。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说一下,微观不是细节,有些问题你讨论的非常细节,但是在微观层面并没有进一步,那还是没有意义的。讨论得再多也无济于事。微观上的进一步,可以把问题细分成不同的问题,针对这些不同的问题对比,可以找到症结所在。
: 那么,我们知道,对于悼明版上有支持派和反对派,我们不妨对反对派进行细分。反对悼明说的同学,下面的观点:
: B,红楼梦的主旨就是悼明,并且红楼梦也因为悼明而成为伟大的作品。
: ...................
--
FROM 123.161.201.*
我问AI,“清宗室永忠曾读到过《红楼梦》抄本,为诗三首,”没有提曹雪芹啊。
不如您做一个AI提问,我们来看看?
【 在 bajie0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曹学霸占污染了AI红楼相关词库!
: 每次与他交流时事先提醒一句,作者不是曹雪芹,
: 曹雪芹只是个假设, 曹学强安上去的。
: ...................
--
FROM 123.161.201.*
我是根据文本。《红楼梦》第一回中借空空道人之口解释此书与时事、淫邀艳约题材的小说无关:(空空道人)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虽其中大旨谈情”,那主旨与明无关了。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精彩。
: 我主贴的内容能回复一下吗。
--
FROM 123.161.201.*
也许在现在这个社会,你说的有道理。但是,红楼梦写作的年代,文字狱还是很厉害的。比如,《忆鸣诗集》就因为索隐出忆明而出事。那么,自觉或者不自觉的,作者这么写是可以理解的。
有人可能会说,这段话有什么用,红楼梦不还是禁书?如果不这么写,那更是百口莫辩了。
【 在 wildwolf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看出来这文本有点奇怪么。一般的世情小说,有必要特意说明绝对不干时事么?比如琼瑶的还珠格格,会在文中这么写吗:本书只是描写小燕子,紫薇,尔康,永琪几位青年男女的爱情纠葛,绝对不涉及乾隆、皇后和令妃的宫廷斗争。
: 红楼梦这么写,恰恰就是要告诉读者,这本书就是与时事关系极大。
:
--
修改:ferr FROM 39.144.28.*
FROM 39.144.28.*
是这样的。前面有网友说红楼梦被禁是因为悼明,我不是很相信,就搜了搜,结果发现搜狐去年的网页,《红楼梦》在清朝被禁毁始末考述。里面提到了,当时文人对于查禁书籍噤若寒蝉,阅读书籍、刊刻书籍稍有不慎,则可能有灭门之祸。因此,乾隆朝士人阅读过《红楼梦》抄本的人,惟恐此书有“违碍语句”,没有人冒险刊刻此书。乾隆三十三年,清宗室永忠曾读到过《红楼梦》抄本,为诗三首,名之曰《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永忠《延芬室集》稿本中此诗上方有乾隆年间清宗室弘旿批语:“此三章极妙,第《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弘旿是永忠的堂叔,乾隆的堂兄弟,他这样评价《红楼梦》或许听到宗室议论,“碍语”一词的提法明显与乾隆朝禁书运动有关。康乾虽然盛世,皇亲宗室有书都不敢读的,可见文字狱还是很厉害的。我以为《红楼梦》是禁书的原因是犯了“诲淫诲盗”的忌讳。
然后我想看看这三首诗,就用了AI,“清宗室永忠曾读到过《红楼梦》抄本,为诗三首”,结果有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这首诗应该不是伪作啊。
【 在 bajie0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诗里不把是曹雪芹祭出来了吗?
:
--
FROM 115.5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