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作者和脂砚斋都不厌其烦地提醒读者,“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此书表里皆有喻也。”而藏书家戚蓼生显然读懂了,他在《石头记》序言中说:“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他夸赞《红楼梦》的精巧绝伦已经到了“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的境界。
但是《红楼梦》作者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现代读者读懂正面都属不易,何况反面!不过,读懂此书表里两面才能理解作者“辛酸之泪,哭成此书”,也更能体会作者才高八斗、“心较比干多一窍”的神乎其技。
《红楼梦》正面看起来是“宝钗扑蝶、黛玉葬花、湘云醉卧”,一派“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景象,反面看却立即变成“白骨如山、青冢骷髅、血染荒草”,完全是“鬼守孤尸、青燐淹滞”的末世。这些章节现在互联网上已经有很多精彩的解读了。
我开始读《红楼梦》时不理解为什么在第一回先讲了一个和全书主线剧情貌似不太相关的人贩子拐卖英莲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说她“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脂砚斋还说这“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 屈死多少忠臣孝子? 屈死多少仁人志士? 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为什么要对一个“粉妆玉琢”的小女孩说这么重的话?后来读出反面才知道作者的安排简直妙极。
我们首先来看作者描写的英莲故事:她生在姑苏的阊门,被人拐走养大,卖与冯渊和薛蟠后引发两家争抢,结果冯渊不敌,被薛蟠打了个“落花流水”,“如今也不知死活”。
这和陈圆圆的故事何其相似!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色艺双绝,名动江左。《明史·流寇》称:“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自成怒,亲部贼十余万,执吴襄于军,东攻山海关,以别将从一片石越关外。三桂惧,乞降于我。”
陈圆圆不正是引发这场“地陷东南”蝴蝶效应的人吗?此后满清铁蹄踏破汉家山河,多少英雄豪杰、忠诚孝子和仁人志士血洒疆场,明亡清兴,局势再也无法挽回。吴梅村因此作《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从这点看,作者和脂砚斋的感叹也就不难理解,把英莲的故事安排在第一回也就十分合理了。
接着再举一个元春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她是决定贾家兴衰非常关键的人物,她的判画是“画着一张弓,弓上挂一香橼”,判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判画和判词正面看是讲元春在宫中尽职侍主、对贾家的贡献超过姐妹和薨逝时间等情况。但是反面作者用了十分巧妙的三重影射,心思之缜密令人叹为观止。
首先,弓和香橼的典故出自谶纬类典籍《春秋运斗枢》,该书记载“璇枢星散为桔,弓人以为干。”意思是说天上的璇枢星散落下来化为人间的橘,橘树可以制作成弓,而璇枢星又化用《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共之”的典故,所以作者的意思是说元春才是真正的皇帝,也即满清皇帝都是伪君。
其次,作者又化用了刘伯温《郁离子》中的枸橼故事。根据杨孚《异物志》的记载,香橼又名枸橼,所以可以认为这两者是同一种植物。枸橼的外表“煌煌乎柑不如矣”,但是吃起来却“舌缩不能咽,齿柔而不能咀”,作者又是在批评元春虽然外表堂堂,但是能力不足,难以扶大厦之将倾,挽明祚于既覆。
最后,弓挂香橼的意象影射元春的命运是最终被弓弦绞死,可以看出作者对元春报以无尽的痛惜和怀念。
元春判词的第一句化用少年抗清英雄夏完淳“二十年来是已非,不开画阁锁芳菲。哪堪两院无人到,独对三春有燕飞。”诗句,既寄托对英雄的哀思,又表达了南明政权长时间都在联清平顺还是联顺抗清或者用臣忠奸之间摇摆,错失了很多机遇。第二句化用杨万里《榴花》“春归空苑不成妍,酷爱红榴四月天。叶叶枝枝皆丽好,心心点点尽团圆。”诗句,写春花落尽后,榴花在夏初独放,凸显其不随春逝、逆势而开的生命力,暗喻南明君臣在困境中坚守的美好品格。另一方面,榴花以 “浓红” 为基调,色彩鲜明却不艳俗,也与朱明的家国情怀相关联(如 “丹心” 的象征),榴花的 “热烈” 与 “坚守” 呼应,成为乱世中 “不失生机” 的精神符号。第三句一方面伏笔秦可卿临终托梦王熙凤的情节(“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另一方面也是肯定和赞美元春在坚守江山社稷方面居功至伟。末句以史笔点明虎兔相逢之年(公元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朱明王朝彻底覆亡。
元春的灯谜同样也是表里皆喻,用典层层密织,影射峰回路转十分精彩。清代人诸联评价《红楼梦》说:书中无一正笔,无一呆笔,无一复笔,无一闲笔……作者无所不知,上自诗词文赋,琴理画趣,下至医卜星相,弹碁唱曲,叶戏陆博诸杂技,言来悉中肯綮。想八斗之才,又被曹家独得。
我觉得我们现在阅读《红楼梦》的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作者的期望,《红楼梦》还有很多的谜没有解开。
--
FROM 223.10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