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现在很多考证红楼梦是悼明的感觉好有道理
影射很有可能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反清是不敢的,可将“悼”改成“念”是可以接受的。
: 民国初也有许多清朝遗老,任何一个灭亡的朝代都有的事,这是人之常情,社会普遍现象。
: 如果一个新朝代,不许怀念过去,是个很坏,甚至民不聊生的时代
: ...................
--
FROM 120.244.161.*
只有两处半吗?元妃省亲日期不定吗?中秋宴日期不定吗?林如海去世,日期不定?葫芦庙失火,日期不定?
【 在 ztz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八十回明确给出时间的只有两处半,第一处是贾瑞相思凤姐在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从崇祯元年开始算,1813年(嘉庆十八年),只有1631年(崇祯四年)和1642年(崇祯十五年)符合,从1642年到1813年就再没出现过十一月三十日这天是冬至的
: 第二处就是林黛玉第二次葬花“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节”,扬州城破是四月二十五日
: 还有半处就是林黛玉第一次葬花“三月中浣”,崇祯三月十九自挂
: ...................
--
FROM 117.187.228.*
元妃省亲、中秋宴都是固定节日,作不得数,
林如海去世是9月初三,葫芦庙是三月十五失火
这些时间相比“十一月三十冬至”和“四月二十六芒种”是比较模糊的,说是不定有何不可?
【 在 Haimdi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有两处半吗?元妃省亲日期不定吗?中秋宴日期不定吗?林如海去世,日期不定?葫芦庙失火,日期不定?
:
--
FROM 106.84.26.*
那你看,你这个还不是随心所欲的认定?
固定节日为什么不作数?如果不作数,那葬花安排个固定节气“芒种节”,为什么要作数?
芒种节,民间有安苗、送花神、打泥巴仗、煮梅等习俗。既然是送花神,安排在这个节日,不是很合理?
【 在 ztz 的大作中提到: 】
: 元妃省亲、中秋宴都是固定节日,作不得数,
: 林如海去世是9月初三,葫芦庙是三月十五失火
: 这些时间相比“十一月三十冬至”和“四月二十六芒种”是比较模糊的,说是不定有何不可?
--
FROM 117.187.228.*
要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看。扬州十日是四月二十五日开始,芒种日是隐喻“亡种日”。葬花即为葬华。书中还特地写了林黛玉不愿用水而是用土来葬。
至于林如海的九月初三,网络上也有人作了解释,但我个人觉得不如黛玉葬花明显。
还是那句话,不要割裂的通过一件事看,这样容易钻牛角尖。本版讨论的线索和证据也不少了,需要联系起来整体看。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Haimdi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看,你这个还不是随心所欲的认定?
: 固定节日为什么不作数?如果不作数,那葬花安排个固定节气“芒种节”,为什么要作数?
:
: 芒种节,民间有安苗、送花神、打泥巴仗、煮梅等习俗。既然是送花神,安排在这个节日,不是很合理?
--
FROM 139.189.57.*
康熙就是只许自己做不许别人做的,他自己看看可以,别人干就要抄家灭族的。
【 在 elz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说不搞不好搞,康熙自己都在看《桃花扇》,看的津津有味
--
FROM 117.188.118.*
反驳的证据也很多,你们自己不愿意看而已。
【 在 killer41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看。扬州十日是四月二十五日开始,芒种日是隐喻“亡种日”。葬花即为葬华。书中还特地写了林黛玉不愿用水而是用土来葬。
: 至于林如海的九月初三,网络上也有人作了解释,但我个人觉得不如黛玉葬花明显。
: 还是那句话,不要割裂的通过一件事看,这样容易钻牛角尖。本版讨论的线索和证据也不少了,需要联系起来整体看。
: ...................
--
FROM 111.121.98.*
芒种节常见,但四月二十六芒种节就不常见了
同样道理,十一月三十日常见,但十一月三十是冬至的不常见,整个崇祯朝只有1631年和1642年,下一个十一月三十日是冬至的要去嘉庆朝去找了
【 在 Haimdi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看,你这个还不是随心所欲的认定?
: 固定节日为什么不作数?如果不作数,那葬花安排个固定节气“芒种节”,为什么要作数?
: 芒种节,民间有安苗、送花神、打泥巴仗、煮梅等习俗。既然是送花神,安排在这个节日,不是很合理?
: ...................
--
FROM 106.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