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好!”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颦颦 典出效颦 蹙眉之意
表面上 宝玉以此比黛玉西子
宝玉编了个出处 表面上有避免尴尬的意思
而其所暗喻,也许是指答案要在古今人物中去找
也许是指黛玉也是石 也有补天之心 但她不是补天石无补天之力
也许 画眉之墨的墨 是指天下丧乱 血染焦土如墨
是指眉头心间,无尽的黑暗无法看到光明
我知悼红轩此处必不会用闲笔,但终不知究竟何意
颦典最早出于庄子.天运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颦不仅是蹙眉,不仅是貌比西子,还有三层隐喻:
1 以颦喻先王之所行
2 以颦知西子之病心
3 以颦喻极恨极痛
这里简单解读一下这三层隐喻
1.1 颦喻先王之行,则颦颦之人周王 周王有天下,则颦颦者有天下
2.1 病心,是黛玉之病,宝玉此刻不知,而从颦知 是黛玉知己
2.2 黛玉之病心,是身病,更是心病,是病天下失,是病天下乱,是病天下莫大至无以形容的苦难
2.3 黛玉之泪,原于病心,是为宝玉而泪,宝玉可为天下之公子红妆,所以是为天下公子红妆而泪
故其悲不能尽,其泪不能尽
3.1 矉通颦 是最初的用法
矉义是 恨而张目
所以颦颦不仅是极悲,而且是极恨
读至此,能不为黛玉叹息,为天下苦难叹息
原文:
孔子西游于卫。
颜渊问师金曰:「以夫子之行为奚如?」
师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颜渊曰:「何也?」
师金曰:「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故伐树于宋,削?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邪?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无方之传,应物而不穷者也。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齧挽裂,尽去而后慊。观古今之异,犹?狙之异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
修改:computec FROM 222.129.4.*
FROM 222.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