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简单说说红楼主题为什么是悼明
惯性思维很难破的
悼明没错,更准确地说,反思明、惋惜明,但也有辛辣的批判
【 在 computec 的大作中提到: 】
: 1 唯有悼明可以从主题层面解释:大厦将倾的必然性
: 唯有悼明可以解读,共情家亡血史的惨痛,悔恨,血泪
: 包衣奴才回忆录,这样的格局: 不配
: ...................
--
FROM 221.222.60.*
是红学研究把大家都带沟里了
末世就是改朝换代,白骨如山忘姓氏,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家族被炒
【 在 computec 的大作中提到: 】
: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 作者知道你们看不懂 没关系 很正常
: ...................
--
FROM 221.222.60.*
八大山人的可能性不大,另有其人,而且这些人对皇宫很熟悉,甚至经历过
【 在 redapr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不是。
: 如果能对应到一个诸如八大山人之类的公众人物,那么他流传的其它信息足以拿出来跟著作做比对了,然而现在现实是两厢风格并不匹配。
--
FROM 221.222.60.*
从这一派放出的材料看,最初版本吴梅村可能性比较大,吴梅村曾经在宫中带过几年
明崇祯元年(1628)考中秀才,崇祯三年(1630)中举人,崇祯四年(1631)23岁参加会试,
以第一名获隽;紧接着廷试,又以一甲第二名连捷。当时有人怀疑这里面有舞弊之嫌,主考不
得不将其会元原卷呈请御览,结果崇祯皇帝在卷子上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个字,物议平息。
这使吴伟业声名鹊起,并因此对崇祯皇帝怀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知遇之感。不久,吴伟业假归娶亲,
十分荣耀。在仕途上,初授翰林院编修,继典湖广乡试,崇祯十年(1637)充东宫讲读官,
十三年(1640)又迁南京国子监司业。
【 在 cxjkuail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一说是吴梅村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ad 5Gen」
--
FROM 117.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