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累于俗世杂务,书也丢生了。
偶得了一本吴氏癸酉本 ,先看序言觉得虽然也有牵强附会离谱之处 ,但有的地方似有些道理。
耗了一点时间 ,结论是,蔡元培一派原观点,吴梅村作雏形应该还是靠谱的。作者基于这个观点开始发挥臆想的创新部分都是胡扯。不过某些典故原型 ,经过各种手法再创作发扬光大就不好说原著才是原创。雏形再创作和抄袭有根本区别。
所以《风月宝鉴》应该理解为一个简单故事原型,《红楼梦》是某人如曹雪芹因触动身世等原因原创 。前后又经过无数人传抄,批注,修订,所以扑朔迷离到无以复加。
由于个人阅读习惯 ,必定先要把前言后语一切零碎看过方才享用正餐。所以书后附上的有几条吴氏本前八十回批注看着挺有趣味。
如“宝玉一生愚顽,怎言无暇”。许多人因男主光环 ,宝玉许多顽劣任性也看作可爱。
还有狱神庙,紫檀堡,元春临刑等都大有意趣。
还没看呢就忙忙地搜寻吴氏全本 ,竟然不得。又问红楼旧友 ,被嗤为假书鬼本。
又忙忙回转来看正文。一边仔细咀嚼,未得其味。一边看到“聆听”这种字词甚觉眼生。到了宝玉“满脸怒气”义正辞严要找姓孙的算账我已开始叹息。
然后是宝玉和迎春当着孙家两个婆子的面说“他们的人不讲理”,忍不住扔掉大呼“看不得了”。
一页未看完真就是旧友说的一眼假 ,也无怪乎别人讥嘲我。
红楼梦也是任人装扮的那啥了。
你也来编,他也来骗。
起先看到是两个八零后,还觉得有青年学者注入新鲜血液,也许会给研究带来活力。
现在看来是觉得反正死无对证、学某人来胡说瞎扯还能沽名钓誉到还热闹轻省?
周汝昌老师虽然略有古板和偏执的地方,但是老爷子对待红楼梦的态度是非常恭敬严肃的,还当得起一个“真”字。老一代学人身上的谦逊,认真,专注,现在是没有了。尤其是他最后那些年被某些人为图名利狂蹭热度,只觉得可笑可气 。
是真的一代不如一代了。
不过几年没有关注 ,什么都钻出来了。体统脸面全都不顾,以为都是好哄骗的么。
这些真爱红楼的人里成了精的并不在少数,劝你们还是收着些罢。
--
FROM 210.4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