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红楼梦》呵佛骂道
《红楼梦》是一个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子虚和尚加乌有道士化缘后吃饱了无事生非开的一个精采玩笑。僧人道士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风马牛很少相干,作者故意让一个空空道人来牛头不对马嘴地宣染“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佛理以显滑稽。僧人道士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风马牛很少相干,作者故意让一个空空道人来牛头不对马嘴地宣染“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佛理以显滑稽。小说一开头,作者不但让和尚道士结伴而行,让他们大谈荣华富贵,还让他们分管女男交配的“风流案”,分明就是两个吃着嗟来之食不务正业的化缘小丑,一对漫画人物。纵观《红楼梦》全书,作者继承庄子庄谐并陈笔法,让人想起《南华经》中的畸人形象,凡与这一僧一道有关的情节都是荒诞的“漫笔”。与其说是在宣扬佛道,不如说是讽刺。而且这对出家人都非常狠心,拿年青人的性命开玩笑,毫无同情心可言。比如英莲,他们本可相救,不但没伸手,反而冷嘲热讽说了一堆风凉玩笑话,对甄士隐和柳湘莲也如此。作者反佛道倾向很明显,小说中一系列佛道人員行狀都非常卑鄙伪善,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修改:chunzai FROM 165.232.170.*
FROM 165.232.170.*
“避世的”“没有事非”?
书里的和尚道士哪个是“避世的”?
【 在 wwwsmthne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想证明这个观点难度太高了
: 僧道都是避世用的,没有参与是非,何来是非
:
--
FROM 117.143.147.*
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虽然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其实都是幸灾乐祸的坏东西。
食人间烟火的那些僧道都是人碴
【 在 wwwsmthnet 的大作中提到: 】
: 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更像是旁观者的角度,他们的职责是把完成“入世”任务的人带走
: 甄士隐、柳湘莲等都是这个套路。
: 张道士是替贾代善出家,不算纯正意义的出家人。
: ...................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47.*
FROM 117.143.147.*
天下根本没有净土,僧道徒尽是虚伪(尽虚)之徒。这是作者批判现实深意之所在。《红楼梦》实在是作者假托“色空”“因果”佛理做幌子讲了一个情场故事,决无宣传佛理之意,它与《西游记》有本质上相同处。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借佛道做大背景让小说更生动贴近现实;其次所谓“障眼法”,否则《红楼梦》的宣情将被视为淫书而取缔,这是作者用心之所在。
【 在 wwwsmthne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研究过作者对僧道态度的问题
: 可能你说的有道理
:
--
FROM 117.143.144.*
索隐派的主要手段是大作繁琐的考证,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中考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这是一种捕风捉影的研究方法,至今没有丝毫成绩可言。朱批与那时最近,如果真的对作者了解,“明珠家事”,包括所有“所隐之事”,为什么批语都一字不提?《红楼梦》好几次成为政治工具,清朝“索隐派”利用《红楼梦》反清。解放后,周汝昌接过胡适衣钵,自觉将研究纳入政治轨道,将《红楼梦》研究成“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样板,大捞立身资本,流毒都影响至今。问革时索出儒法斗争批周公,打倒老干部。
【 在 wwwsmthne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想证明这个观点难度太高了
: 僧道都是避世用的,没有参与是非,何来是非
:
--
FROM 117.143.144.*
袁枚《牍外余言 五》
佞佛之人必媚权贵,何也?彼于先知之木土
(指佛像),渺无所凭之福利,尚且低首求之,况
赫赫煌煌,炙手可热者耶?
然也。《金瓶梅》和《红楼梦》里的僧人个个马屁精。
【 在 wwwsmthne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想证明这个观点难度太高了
: 僧道都是避世用的,没有参与是非,何来是非
:
--
FROM 117.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