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贾母把袭人赏给宝玉当姨娘,四个证据
作者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运作逻辑来推进故事的,很多细节可以帮助对当时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理解,讨论的一个收获就是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细节,可以修正我的观点。
【 在 icete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者的本意这事本身就因为读者各自对原文的了解程度、各自的经历、认知、视角以及价值观而各有不同,并且已经不可证实、不可证伪。
: 至于说她是以晴雯为恶做基础和出发点,则不敢苟同,翻看她的表述,基本还是以原文描述为依据,做出的判断。当然,做判断本身就涉及到视角和价值观了。
: 如果以当时那个时代主流道德价值观来说,我觉得她的判断是有理有据合乎逻辑的。当然,如果以晴雯的代入视角来看,自然又有另一番“道理”。
: ...................
--
FROM 111.40.58.*
什么时候说你的看法啊?
【 在 cogroup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
: 不知道是装睡还是怎么的
--
FROM 111.40.58.*
作者并没有绝望,作者在很平静的回想自己的一生,并且记录有趣的瞬间。把这些瞬间融入到小说里。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者是对主流价值观的绝望下在明知虚幻的出世中找栖身之处
--
修改:wwwsmthnet FROM 111.40.58.*
FROM 111.40.58.*
我之前也像你说的这么认为,就是无论怎么努力都是没有用的
但现在感觉这虽然是一个客观事实,但作者未必要突出这点
作者写作时要享受写作的乐趣,他应该作为局外人客观记录文中人物发生的事
享受到了乐趣,写作才能顺畅
预设了某种立场,是写不出这么精彩的文字的
【 在 cogroup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恐怕不是这么看的
: 由于红楼梦是非常记实的,因此书中人物大都是符合和维护当时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只有极少部分会有些“出格”(主要集中在宝黛的爱情上)
: 但是无论是谁,最后的结局都是一个悲字。这给我们今天的反思就是那样的制度和文化是不行的,而这恐怕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
: ...................
--
修改:wwwsmthnet FROM 111.40.58.*
FROM 111.40.58.*
晴雯在旁笑道:“谁又不疯了,得罪他作什么。便得罪了他,就有本事承任,不犯带累别人!”
晴雯这里何尝不是一语成谶,她不怕得罪老婆子们,也“有本事承担”,可惜她没想到老婆子们比她想象的强大得多,她承担不起老婆子们的反击。
【 在 wwwsmthnet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和我讨论的人都在没有缘故的拔高晴雯,我只能不停地举反例啊
: 但我在讨论中其实给出过更中立的观点
: 晴雯之所以能把自己的善恶喜好都肆意发挥,是因为宝玉给了她一个包容的环境
: ...................
--
FROM 111.40.58.*
王夫人是没那么聪明的,她也不屑于耍小聪明去搞别人
所以她对待邢夫人,邢夫人的手下,以及赵姨娘周姨娘都不错
文中赵姨娘对宝玉和凤姐十分记恨,但人前人后对王夫人都是没什么怨言的
也正因为王夫人不会想太多勾心斗角的事,所以会被人利用
老婆子们就借王夫人的刀杀了晴雯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决定晴雯命运的是老婆子吗?明明是王夫人
--
修改:wwwsmthnet FROM 111.42.148.*
FROM 111.42.148.*
这个没啥可讨论的
我说了,我之前和你感受一样
现在不一样了
【 在 cogroup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解释难以令人信服
: 作者经历过繁华和落寞,写作是有很深的体会,很难说他是在享受写作的乐趣
: 虽然他是以记实的方式写作,但是还是有褒贬之分的。
: ...................
--
FROM 111.40.58.*
王夫人就是防宝玉和黛玉,这个我说了很多遍了,书中有明确证据
但赶走晴雯和送手帕没有关系,书中没有任何证据
我和你的区别就是,我不会凭空猜测书中没有的东西
而你会凭空捏造情节,这就是你境界比我高的地方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王夫人对丫鬟们不需要动啥小聪明,单凭情绪爱好就可处置,赵对宝玉恨是他的存在就没环的未来,恨凤姐是凤姐鄙视她欺负她,对王夫人无怨言是没了王夫人她也上不了位,抄检大观园是绣春囊引发了王夫人一直担心的宝玉婚事,我猜想的王夫人防林黛玉和宝玉,书中有段贾母讲说书中
: 乃较孪嗷岵换岢鱿衷诖蠡思遥兰埔彩俏毂僖ァO嗽嵝压醴蛉瞬坏P乃琏┐峙劣锌赡鼙坏鞑槌隼矗词姑坏鞑槌隼矗舅さ孟窳主煊窬陀凶
--
FROM 111.40.58.*
另外,什么时候说你的看法啊?
我已经连问多次了啊
你总是装没看见也不行吧
这不是正应了我说的支持晴雯的啥道理都说不出来么
【 在 cogroup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解释难以令人信服
: 作者经历过繁华和落寞,写作是有很深的体会,很难说他是在享受写作的乐趣
: 虽然他是以记实的方式写作,但是还是有褒贬之分的。
: ...................
--
FROM 111.40.58.*
没有原文支撑的猜测境界太高,你就别找我讨论了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防宝黛这个目的,那手段是啥呢,看过西厢记的都知道防红娘,看过旧戏剧的也应该知道送定情信物,王夫人能打听出生日同天就是夫妻,打听出送手帕也不是不可能,我说了就是个猜想,不是像你下结论
--
FROM 111.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