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贾母到底想把袭人和晴雯谁给宝玉
为啥不能是都给了?取两三个妾不是再平常不过么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袭人: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
: 晴雯: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 还有袭人的位置一直是在贾母名下,晴雯的在宝玉房内
: ...................
--
FROM 111.42.148.*
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
注意“与”字
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甲戌双行夹批:写出袭人身份。】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以啊,书中有贾母表示把袭人给宝玉的表示吗
--
修改:wwwsmthnet FROM 111.42.148.*
FROM 111.42.148.*
因为编制在贾母那里,就不用为了公平给贾环贾兰也加一个1两的丫鬟。
“与”字还有一个例子
赵姨娘素日深与彩霞契合,巴不得与了贾环,方有个膀臂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旁白形式解释的,不过为啥不直接把编制划到宝玉房里呢
--
FROM 111.42.148.*
批评过袭人一次,但表扬过很多次啊
别忘了,袭人是领老太太房里月钱的,所以袭人才是老太太的人
老太太心里认为她对袭人有管教的义务
晴雯这种就是扔给宝玉然后就不理不问的
晴雯被赶出去前都完全不敢找贾母求情,为啥,只能是因为她和老太太没关系了
老太太整本书里,除了马后炮提过一句晴雯,根本就没提起过她
说白了,贾母根本对晴雯是无所谓的态度。王夫人说晴雯不太沉重,贾母立刻就相信了。王夫人说给袭人2两银子,贾母“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
【 在 albedo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
: 斥责过袭人,虽然是误会,但说明其在老太太心中并没有更好的印象
--
FROM 111.42.148.*
贾母认可袭人的身份,还有两个例子
1、袭人的娘死了,得了四十两,这是正经姨娘的待遇。贾母不可能不知道这个标准。
第五十四回,凤姐儿道:“前儿太太赏了他四十两银子,也就是了。”贾母听说,点头道:“这还罢了。。。
2、袭人从第三回开始,就是宝玉的陪睡丫鬟。而晴雯的陪睡资格要晚的多。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旁白形式解释的,不过为啥不直接把编制划到宝玉房里呢
--
FROM 111.42.148.*
36回王夫人把袭人从贾母那里分出来,给加了月钱
王夫人想了半日,向凤姐儿道:“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补袭人,把袭人的一分裁了。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蒙侧批:写尽慈母苦心。】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的这一分都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
54回说了四十两银子,这里贾母没有疑问,说明36回的事贾母是知道的。
但诡异就在78回这里,王夫人又和贾母说了一遍,这里语气就像第一次通知贾母,之前只是默默做了没通知一样。
因此品择了二年,一点不错了,我就悄悄的把他丫头的月分钱止住,我的月分银子里批出二两银子来给他。不过使他自己知道越发小心学好之意。且不明说者,一则宝玉年纪尚小,老爷知道了又恐说耽误了书;二则宝玉再自为已是跟前的人不敢劝他说他,反倒纵性起来。所以直到今日才回明老太太。”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王夫人做主加月钱时,袭人身份就官宣了,贾母没反对
--
FROM 111.42.148.*
就说文字上的矛盾
36回王夫人让凤姐安排 一个丫鬟 替换 袭人 给老太太。
但78回王夫人的原话“所以直到今日才回明老太太。”
这中间的矛盾怎么理解?凤姐一直拖着没给老太太补一个丫鬟?她胆子这么大?
如果补了一个丫鬟,老太太也不问问袭人到底干嘛去了,月钱怎么领的?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王夫人和贾母对宝玉婚事是有分歧的,王夫人先斩后奏,造成事实再说
: 械木褪橇恕!
--
FROM 111.42.148.*
你还是没看懂,不是先斩后奏的事,关键是这些文字背后显示了什么
36回,王夫人当着薛姨妈的面吩咐王熙凤“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补袭人,把袭人的一分裁了。。。”
理论上,王熙凤是不敢违背王夫人的命令的。那贾母势必要问“这个新丫鬟是怎么回事?”“袭人现在归谁管?”之类的。
王熙凤怎么说?只能如实说是王夫人给了2两银子一吊钱把袭人收到宝玉屋里了。这就不是“先斩后奏”,是办事的时候就通知了。
依然已经通知了,为什么78回又说“所以直到今日才回明老太太”?
这两处文字的矛盾,唯一合理解释就是,贾母根本不关心王夫人怎么处理一个丫鬟。
在贾母眼中,丫鬟就是工具,贾母根本没拿这些丫鬟当人看,也不关心这些丫鬟的未来。
比如鸳鸯拒绝贾赦,贾母可曾想过自己归西那一天鸳鸯会怎样?
鸳鸯的妈死了也不放她回去,袭人的妈死了给贾母报备过,贾母要想半天才想起来有这回事。
不止这样,凡是姨娘,都是被贾母当奴才看的,甚至因为“长得漂亮”而被贾母记恨。
比如贾母评价尤二姐“人太生娇俏了,可知心就嫉妒。凤丫头倒好意待她,她倒这样争风吃醋的。可是个贱骨头。”
尤二姐死了贾母居然说:“。。。一烧或乱葬地上埋了完事。”
贾母给王熙凤凑钱过生日的时候,请了赖嬷嬷和三四个有体面的老妈妈,但根本不想让周姨娘和赵姨娘参与,说明在贾母心中,这两个姨娘连奴才都不如。
袭人被贾母说“拿大”,也是因为在贾母心中,你当了姨娘也是奴才,和王夫人“先斩后奏”根本没有关系。
晴雯被王夫人赶走了,贾母也只感叹一句“晴雯怎么变坏了?”之后马上就为宝玉得到贾政的夸奖开心了。为什么贾母不关心晴雯被赶走后病好没好?现在怎么样?因为晴雯这种姨娘的“备胎”是随手可得的,而且当了姨娘也无非是个奴才,有什么资格让老太太多关心一句?
对丫鬟和姨娘的态度都说明了贾母根本不care丫鬟/姨娘们的死活。所以王夫人才会在把袭人调走的时候通知贾母一遍,在78回又重新给贾母解释一遍。因为她如果不解释,贾母根本不会care你做了什么。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就是先斩后奏吗,联想到谁想娶鸳鸯时,贾母明知不是王夫人的事,还是骂了她一顿,不就是发泄她偷偷给袭人名份吗
--
修改:wwwsmthnet FROM 111.42.148.*
FROM 111.42.148.*
丫鬟就是工具,袭人作为一个已经被贾母送给宝玉用的工具,贾母会在乎贾府的当家人怎么处理她吗?
你看贾母对王夫人处理晴雯的态度就知道了,贾母根本不care,她只在乎自己人生最后的阶段过得舒不舒服而已。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王夫人没请示贾母就直接安排了她的丫头给宝玉,于情于理都不合,贾赦要鸳鸯时,贾母才是借机发作
--
FROM 111.42.148.*
36回就已经请示了,所以处理袭人不是“先斩后奏”
78回处理晴雯才是“先斩后奏”
王夫人不敢得罪,也不会主动得罪贾母。这是贾府这种人家的礼数。
贾母评价王夫人“极孝顺我”。
贾母因为鸳鸯的事错怪王夫人,王夫人也只是“忙站起来, 不敢还一言”。
你觉得这么孝顺且知礼数的王夫人是那种主动去得罪贾母的人吗?
无论是处理袭人时先通知贾母,还是处理晴雯时“先斩后奏”,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为什么正常?因为袭人和晴雯都是贾母给了宝玉的,已经不是贾母必须要用的工具了。
只有贾赦那种要拿走贾母正在用的工具,才是得罪贾母。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只是她丫鬟的事,是她的脸面,她房里的丫头不请示就处理了,如果真不当回事,王夫人后来何必再当面说
--
FROM 111.4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