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红学的通病:把传闻当作了证据
这也是文史学的通病
一般地说,历朝的官方档案被视为可靠的一手证据,
因为这些都是史官们实时整理,甚至是亲眼所见的。
包括曹家的官方档案等。
但问题是,这种官方档案还是信息量太小。红楼梦写作
这样今天看来是历史事件的大事,在当时不过是民间的
鸡零狗碎。
另一个一首证据(直接证据)的来源,就是对象本身。
《红楼梦》是一个内容,内容本身也是证据的来源。但
文本缺陷和版本差异又成了一个问题。于是文史学的
一大恶习就登场了,那就是汇校。很多私货,就是以
汇校的名义搞出来的。高鹗算是红楼私货的鼻祖,对
红楼梦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但好在更原始的抄本
还在,还可以正本清源。
但在很多场合,既没有官方档案的证据,也没有文本
的佐证,于是就只能依据一些不可靠的传闻。比如明义
墨香的故事,“雪芹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的传言。
传言本不是证据,但在没有更可靠证据的情况下,传言
往往都被当做证据了。
还有一些,纯粹就是把不周延的逻辑当作了完整的
证据,比如“张问陶的妹妹嫁给了汉军高氏,高鹗是
汉军高氏,所以高鹗是张问陶的妹夫”这种实际出现的
逻辑错误。但这样明显的逻辑错误,在被现实揭穿之前,
依然大行其道。
总之,红楼梦研究里,扎实的东西其实很少,大部分
是基于传闻的东西,或者是推测的东西。传闻实际上也
是推测。推测的东西不是不可以有,作为娱乐还是没
问题的,可娱乐和严肃的认知之间,往往并没有严格
的界限,经常混杂在一起。严肃的内容又少,而娱乐的
成分又多,于是整个红楼梦研究,就被娱乐化了。
从展望的角度,一手史料基本上就是那么多,所以主要
还是要在认识文本内容上下功夫。而文本内容既是
红楼梦研究的难点,也是迄今最缺失的东西。“内在的
证据”,应该才是最直接的证据。
--
修改:jqxw FROM 218.70.17.*
FROM 218.70.17.*
本来就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哪有那么多讲究。
【 在 jqxw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也是文史学的通病
: 一般地说,历朝的官方档案被视为可靠的一手证据,
: 因为这些都是史官们实时整理,甚至是亲眼所见的。
: ...................
--
FROM 143.244.44.*
这是小说,不是纪实文学
要据实考证本来就是有问题的
就像《琅琊榜》一样,一板一眼去考证谁是萧景X的原型,谁是梅长苏的原型,才是钻了牛角尖
【 在 jqxw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也是文史学的通病
: 一般地说,历朝的官方档案被视为可靠的一手证据,
: 因为这些都是史官们实时整理,甚至是亲眼所见的。
: ...................
--
FROM 222.85.217.*
这东西自古就有
据说和珅献给乾隆,乾隆读了以后,说,这不是明珠家的事?
我也觉得,宝玉很像纳兰性德
【 在 anisotropic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小说,不是纪实文学
: 要据实考证本来就是有问题的
: 就像《琅琊榜》一样,一板一眼去考证谁是萧景X的原型,谁是梅长苏的原型,才是钻了牛角尖
: ...................
--
FROM 219.236.12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