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听了一下:
1. 好处是有些细节挖掘得比较充分、很多解读是基于文本和证据。比如,对袭人和黛玉窥见宝玉心事的反应的解读,确实比较准确。对于很多读者对袭人的一些常见误会的平反,也解释得很清楚。
2. 主观情绪太强。喜欢的人捧得不得了、不喜欢的人无限制贬低。她喜欢宝钗、探春,讨厌黛玉,就处处找佐证、牵强附会,跟她观点有抵触的就选择性无视。而且基本把自己的道德观作为评价人物的基础,完全跳不出来。不是做研究的态度。
3. 太喜欢做道德说教,但自己的道德观又混乱不清。竟认为贾赦在石秀才一事上无过错、也是贾府优良家风的代表。好比说认为复旦姜老师割喉是境遇可怜、值得同情、实则心地善良、真是天下少有的好人、应该表彰嘉奖。
只关注小情绪、不辨大是大非。
4. 经常流于表面。她反复在讲的几件事,比如贾府是贵族、家风极其优良,比如曹雪芹最喜欢刻画人性复杂,等等,这些意见不错,但未免太表面化、太固化。
总结下来,她的解读就是一个典型的台湾女教师的解读。
当然,我也不知道台湾女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只是在所谓的固有印象里,可能是既有ww井底之蛙的特点,又有女人十分情绪化的特点,整体水平当然到不了教授级专家的水平,但要说她完全没有学术性也不公允,大概是一个高中教师的水平。
【 在 chongmtd 的大作中提到: 】
: 198集,利用上下班时间听,进程特别慢,才听了十几集,感觉欧老师的讲得很好,学到很多在读书过程中忽略的细节,比自己看书要仔细的多,而且以前我的一些观点在欧老师课程中也有了印证,感觉自己这些年没白读
: 但是不赞同她对黛玉的某些论点
--
FROM 58.3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