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黑洞碰撞过程中,质量是怎么损失的?
并没有。
黑洞只有表面积,没有体积。
计算的时候,有时会把黑洞重力扭曲时空所压缩掉的空间当作是黑洞的“体积”来进行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黑洞真的有体积。
克尔黑洞模型我目前还没算明白,这里不论。史瓦西黑洞在视界处发生了时空互换,一个维度的空间被逆转成了时间,在视界处被压缩到了无穷小(也就是零),所以此处(视界处)就是个体积为零极度扭曲的“面”,所以整个黑洞在外界宇宙看来体积是无穷小的。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一般的叫法而言,都是将某一层视界以内的部分称为黑洞。在这个意义下黑洞肯定是有体积的。
: 至于黑洞内部(尤其是奇点附近)的几何结构,那肯定是没有观测事实的。
:
--
FROM 117.133.86.*
克尔黑洞现在我还没掰扯明白,仅以史瓦西黑洞而言,黑洞“内部”这个概念并不存在。
因为在空间上,黑洞就是个极度扭曲的视界“面”,并不存在所谓的“内部”。
史瓦西黑洞的时空向量在视界处发生翻转。如果把指向“内部”的空间向量翻转而成的时间当作是“内”,那么黑洞“内”应该是黑洞的过去或者未来。相对论数学表达式不含时间箭头,过去未来是没法区分的。
至于“质量哪儿去了”这个问题,首先得明确“质量”的本质。史瓦西黑洞视界表面的时空翻转理论上可以摧毁任何时空结构。“质量”被摧毁重组后会变成什么,目前没人知道。
我摆弄史瓦西黑洞数学模型的感受是,时间、空间、质量、能量之类的基本参数,应该都是某种基本量经过运算变形后的复合产物,而不是什么不可拆分的基本量。这个世界真正的基本量,应该是动量乘以空间,或者能量乘以时间(两者等价)。这个基本量应该在时空翻转的时候保持不变,其它量全都会变得面目全非。
史瓦西黑洞数学模型是把质量当作基本量来处理的,时空翻转后依然是质量。这里应该是不对头的,因为会推出一些自相矛盾的东西来。将质量这个量拆分成包含时空向量的函数来处理,可以消解这些矛盾,但得出的东西物理意义不明,我不知道是个什么玩意儿。
【 在 iamqk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按照目前的相对论来说
: 视界内部的质量分布是如何的
: 比如根据这个黑洞的质量大小以及年龄等信息进行推断
: ...................
--
FROM 117.133.86.*
惯性会让“有质量天体”沿世界线运动。
你再想想?
【 在 darkpain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两个黑洞是两个有质量的天体,惯性就会让两者分开。
--
FROM 223.104.39.*
我又仔细看了一遍运算过程,觉得你说的不对。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谓“时空互换”这种东西,之前就说过,这就是个坐标效应,你换套坐标系就没这问题了。视界处的奇性也一样是这种坐标带来的,是坐标奇性,是可去的。。。
: 所以,“时空互换”这种现象,你花力气去做计算,用来做课后习题训练计算能力啥的,这没问题。但是不要基于此做啥物理或“哲学”思考,白费力气。
:
--
FROM 223.104.39.*
时空互换翻转不对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如哪儿不对?
:
--
FROM 120.24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