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三年前,我就强烈建议普通家庭考虑朝阳外国语
不矛盾,比如人大附用早培+点招至少就能捞走前百分之一顶尖学生,中考再用科特和统考掐走一批全市顶尖的,全市的顶尖生源捞走了,清北能人数能不多吗
【 在 l6030 的大作中提到: 】
:
: 说这个没用,我就问你,既然有这么多ZB,还有这么多校额到校,那为啥6XQ的高考成绩这么好呢,既然朝外都是拼成绩上的,那高考成绩差这么多,朝外是不是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质量了
--
FROM 114.247.88.*
这个看的是掐尖成功度和学校卷度,人大附刚崛起的时候总不能说是师资碾压了四中吧,还不是靠掐尖
【 在 kingwang99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看看北大附中换了一个校长,老师还是那些老师,清北录取下降了多少?老师的水平绝非可有可无
:
--
FROM 114.247.88.*
还好吧,朝外其实从小学到高中头部流失挺厉害的,小学几年下来班上的人就不停变少,头部流失估计也得有1/3。
朝阳常驻人口可能比海淀还多,最后高考生差好几倍,大概也知道朝阳的学生去了哪里。
当然 LZ 的关系户理论我不完全同意,除了尖子生源外,学校因素我的观点是老师教学影响没那么大,学校最关键的是校风和抓的紧不紧,别影响孩子间的学习气氛是主要的。
举个例子我当年高考烟台高分考生占了山东一半,还大都来自于县中镇中,靠的就是军事化管理卷出来的,县中镇中师资跟济南青岛的差距相比朝外和人大附的师资差距不知道大了多少倍。而且直到今天你可以查查山东的清北仍然大部分来自县中,23年状元来自文登小县城,难道山东的好老师会不去大城市? 无非掐尖不像北京那么严重罢了。
同理北京教育的发展史也是一样,2000年时牛栏山顺义一中还能出文理状元,总不能说牛栏山加工能力下降这么快吧,说起来海淀的掐尖其实真是害群之马,家长看着清北数捏着鼻子为了孩子搬家去西海老破小,其实上清北的还是那些人,对多数家庭来说只是用折腾换个自我安慰罢了。
【 在 l6030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看明白什么意思了嘛,楼主说6XQ关系户多,那意思就是关系户德不配位呗,但人大附每年600分以上的占比基本都在70-80%了,别忘了还有三分之一的校额,那就正好说明加工能力强嘛?朝外从小学入学就开始筛选,一直筛选到高中,600分以上的比例别说6XQ了,放在海淀都不如育英,57中,清华实验这种
--
修改:asmy FROM 125.33.202.*
FROM 125.33.202.*
逐年下滑不客观吧,21-24裸分清北数是缓慢上升的
【 在 vegetble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朝外就是以前的北中,朝阳区各种掐尖政策倾斜
: 以前成绩背后很残酷的
: 初二考试,考完操场点名,点到的直接去高中部,第二天在高中部上学,剩下的在风中凌乱
: ...................
--
FROM 125.33.202.*
掐尖>>>管理>师资
人大附的师资当然不可能烂,师资在他崛起的过程里并不关键。北京重点中学的师资那有烂的? 就是郊区中学选择范围都比地方县中乃至二三线城市强太多了。师资在北京这种城市基本不是瓶颈。
【 在 kingwang99 的大作中提到: 】
: 掐尖+师资+管理,三者相成相辅,不要只归功一个方面。人大附的师资如果真的很烂,管理一塌糊涂,他就是想跪到地上苦苦哀求300年,也不会有尖子生去的。
:
--
FROM 114.247.88.*
未来等来广营还有别的集团校上来不太可能了,现在初一本校+来广营就有32个班了,高中校区太小,大概率还是只能直升180,出口均分估计能大幅提升。
【 在 U8 的大作中提到: 】
: 朝外直升比例很大,秒杀白小+八十的组合
: 虽然我们就是白小+八十,然后来西城的
:
--
修改:asmy FROM 114.247.88.*
FROM 114.24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