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北京有多少高中超过魏县一中?
山东有很多吗?随便说一下。叔叔救命。让我百度搜一下我这个学校有特殊之处,是因为在女校长非常牛逼。副县级干部已经从07年到现在啊,全国的女校长连续当了17年到现在还在任的高中,女校长也只有她一人了。0七年之前魏县一中是邯郸倒数第一名,现在已经是邯郸市正数第一名。据说衡中都感到危险了,还偷偷摸摸的告状呢
【 在 senyu2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京本身就是个专项区,只不过那几个学校大部分人考不上,这些人去了河北,也考不上这个学校,所以没啥好说的啊,这个学校没啥特殊的,山东类似的县中多了
--
修改:zhshixin FROM 223.104.40.*
FROM 223.104.40.*
呵呵,无知的道本地人多着呢,其中看来就有你啊!现在互联网时代还分什么区域吗?像这种简单的常识性问题,上网一搜不就知道了吗?
【 在 trunc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随你。我们本地人都不知道的事,你一外地人门清。。。
--
FROM 120.244.194.*
拿数据来说话
【 在 S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全国最牛县一中 郸城一中
--
FROM 120.244.194.*
有什么关系吗?能不能直接回答问题?用数据来说话,用数据来反驳我。北京那么多区的高中,那么多年清北都是零录,难道不知道吗?
【 在 mango7788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你上的这个学校吗?
--
修改:zhshixin FROM 120.244.194.*
FROM 120.244.194.*
和魏县一中不分仲伯,我说的数据你不一定相信,自己上网查吧,现在虽然说教育部不让公布,但是现在自媒体很发达,很多数据也都能查到
【 在 S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3年的高考中,郸城一高理科前100名中占据了12个名额,其中有7人的分数超过了700分;而文科前50名中,郸城一高也有7人入选,并取得了最高分686分的好成绩。同时,今年预估有约30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光山二高在2023年的高考中也有亮眼表现,有两名学生进入了全省文理科前8名,8人进入了全省文理科前50名,理科最高分达到714分,还是全省第二名。预估有约21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综合来看,光山二高在高分段更具优势。
--
FROM 223.104.41.*
今年更多,这几年是逐步上升的。走着瞧,别光看录取人数多少,还要看要看每年考生的总人数。
【 在 S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魏县一中差远了 23年才18个。
--
FROM 223.104.41.*
北京16个区除了海淀,西城啊,东城每年都有那么多清华北大以外,其他区特别是郊区多少年那么多的高中,竟然一个清北都没有。魏县一中,至少比他们强多了,这是不争的事实,那这些校长就应该饮酒辞职,占着茅坑不拉屎!
【 在 S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文无第一 武无第二
: 非要争第一 过往十年 魏县都比上
: 比不过现在 就比将来 小孩子吵架吗
: ...................
--
FROM 120.244.194.*
什么大局观啊啊,你给我讲政治呢,不要回避主题好不好?北京那么多的天时地利办学条件,哪个不比魏县一中强?那为什么他们就考不上清北呢?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在说明校长不行,校长不行,校边老师肯定不行,老师不行,他就招不来。好的,生源这就恶性循环
【 在 S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有大局观 把优先的孩子集中起来接受优质教育 更利于人才的选拔
: 而且 “其他区特别是郊区多少年那么多的高中,竟然一个清北都没有”这句话错的没边
--
FROM 223.104.41.*
整个中国社会都是很卷的,不仅是教育领域,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就反映了当今的社会现实啊,政付也在双减,其实效果你不就知道吗?就是捡了个寂寞,没办法,现在成绩是敲门砖啊啊,比如说参加公务员考试没有成绩行吗?上名牌大学没有成绩行吗?没有一个好的成绩的行吗?所以这事说来话长啊,如果仅凭成绩说话的话,那北京很多普通高中那么多年都是零清被录取,这些校长真的是丢人丢到家了
【 在 fantasyswall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我之前的想法一样,我们县高中一年也有3、4个清北的,北京二十几名的高中也就这个数甚至还不及。而且北京二十几名的高中也不是很好进啊,然后就思考,是不是北京高中还不如县高中呢?
: 过年回了一趟老家,才发行县高中实在是太卷了,还不说一中,我们二中到了高一,已经6点起床10点睡觉中间基本没有休息了,二中也是十几个班,但是一年能上211的也就十几个
: 最后得出结论,北京高考优势还是巨大的,你不能光看成绩,还得看成绩背后得付出
--
FROM 223.104.41.*
看比例也行啊,北京有多少普通高中啊,六小强才有几个是吧?
【 在 fantasyswall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能只看数量,不看比例。比例越大你孩子上好大学的机会就越大,这个更有意义一点。就好像一个县你必须进一中才有机会进985,在北京,你也可以想想,你必须进六小强四金刚,才有好的学校,
--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