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匆匆关于海淀住宅公寓的yy已经自行删帖了
我是相信有这么个事儿,经过这一遭,公寓我是不敢碰
--
FROM 101.40.227.*
逻辑上,风险厌恶,和认知水平没关系。公寓毕竟和住宅是不同的词。本来就有一些介意,经过这一遭更介意了。
另外,你对一些常识和常理的认知水平并不高,这事儿和 听到一两起电梯事故就不敢坐电梯,就不是一个层面的事,电梯事故是纯粹的概率问题,风险是客观的,而且坐电梯已经是日常生活必须的了,回避这个风险成本很高。
而这个公寓的事儿,是政策风险,取决于某些人如何解释,是个切蛋糕的事儿,很主观,主观的东西就很难评估,而且完全可以回避这个风险,基本没有成本。
你可能听不懂,这么说吧,如果某台电梯是人工手动操作的,而听说出过一次险情,虽然没造成实质后果,相信大多数人都不敢再坐他开的电梯了,特别是旁边还有很多自动运行的电梯的情况下,懂?
看得出来,你很自我,也很极端了,爱抬杠,巧了,我也是,呵呵。
【 在 asto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随意,取决于你对一些常识和常理的认知水平。不过大多数能买得起海淀学区房的人不会这么听风就是雨,70年产权的住宅型公寓土地规划就是住宅,能落户,占用住宅购房资格,有多个基础法规保障其住宅的权利,谁也改变不了其住宅属性,稍微有点检索能力和常识判断能力的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当然,这个世界上也不缺少那些听到一两起电梯事故就不敢坐电梯的人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
--
FROM 101.40.227.*
对于现实,大多是你的推测,没有意义,虽然我也认为这次是基层人员政策理解出现问题,但这都无所谓,仅仅是推测,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
至于道理,这事儿本就是很主观的东西,不是个道理问题,是切蛋糕的问题,租房就近入学也是有道理的,买了住宅,附近没有名额了,派位到其他地方,也是有道理的,西城好像现在就是这样,蛋糕从哪里切,不是你"认知"的那样,只能按照购房资格占用,不那样也不代表就是弱智,或者说,这种弱智事儿多了。
另外,我印象中前几年的政策,不能落户的商办公寓好像也占用购房资格,不确定,印象里是。
你基于你的“认知”,认为没风险。我基于我的“认知”,认为有风险,风险厌恶。这只是个人选择问题。
我只基于一个基本事实,公寓和住宅是两个不同的词语,而不写成一个词,
逻辑上,总是有区别的,这此乌龙也说明了某些人认为有区别,不止我一个,至于区别是什么,在某些人心理是什么,会不会区别对待,何时如何区别对待,我不知道,无法推测,这很主观。
【 在 astor 的大作中提到: 】
: 认知水平自有公论,这个事情哪怕匆匆写了三篇文章说是现场工作人员确认了,我仍然认为这不可能,推测是现场工作人员可能对房产属性这块没搞清楚,果不其然,这么快就就辟谣了。
: 抛开住宅用地规划这些相对专业的知识不说,单是凭这类公寓购买时要占用住宅购房资格这一点,用常理就能判断其属于住宅,占用住宅购房资格买的房产不属于住宅?你以为ZF能这么弱智?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01.40.227.*
我说了,这是主观的事情,你认为的常理,不能说"他们"认为就是常理,这次乌龙已经说明了,不论是上层还是基层,有人就不认为这是常理,而他们能最终解释。
对于我,按照购房时间切蛋糕,和按照房屋类型切蛋糕,就算哪天出个说法,说50平以下住宅属于单身宿舍,不能上学,好像外地有个地方就有类似说法,记不清了,都说得通,没什么常理,相信这么想的人不会特别少,那你说的就不是常理。
另外,你已经认定,别墅,住宅,公寓,是一个东西,这就是你的认知,这肯定是不对的,因为基本事实是,这是三个词,代表三类东西,我说了,那些人认为这里边的区别是什么,是否区别对待,何时如何区别对待,不要去推测,也不要用你的常理认定不存在,这里边完全有可能区别对待的。比如收房产税的时候,或者年限的时候,不知道,不推测,但这里边是有可能的。
很多只是你的认为,不是什么常理,也不是什么高级认知,毕竟地球不围着咱转,是吧(以前总是对我女朋友说这句话,呵呵)。你可以争取你的利益,但你的想法很粗糙。
【 在 astor 的大作中提到: 】
: 推测也是基于常识和常理,不会随便推测。一个学区的资源不够用了,基于购房时间,或者随机派位来分配资源,这也符合一般常识和常理。但是如果姓赵的能上,姓张的不能上,这就不可能发生。同样,都属于住宅,房本上写得公寓或别墅不能上学,写普通住宅才能上学,这就不符合常识常理,也和很多基础法规冲突,政策即使再随意,也不可能这么搞。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01.40.227.*
“有些人认为是常理,有些人理解不了”,这也叫常理?这理根本就不“常”啊,就是一些人的“认知”而已,自我中心的以为是世间真理,呵呵
其实啊,你那一套,就是大面上的一般规则,谁都明白,没什么不懂的,只是在自己脑中,把这一套,补上一些推测(比如,上层很清楚),忽略一些细节风险(比如,那都是“很严谨的政策文件”里的“文字游戏”),大概齐差不离就那样的逻辑自洽了。
另外,你是不是发了个图,我之间就看过,也回复过别人,
严谨的仔细看看,那只是限定住宅用地,并未界定其上建筑物规划用途,逻辑上是有灰色空间的,何况这只是意见和指南,你知道每年出多少司法解释和修正案么?这里说清楚其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注意!你解释没用
【 在 asto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上层很清楚,政策文件也写得也很严谨,阅读理解能力不行非要去误读也没办法。确实,对有些人来说是常理的东西,对有些人来说就是很难理解,要不这世界上哪来那么多谣言。就你所比喻的分蛋糕来说,资源不够时,符合常理的解决手段通常有几种,先来后到,随机分配,市场定价,按贡献加权等,不管怎么弄,一般也不会和现有的诸多法规相冲突,也不会轻易用文字游戏来剥夺居民的合法权益,而且这个合法权益影响的可不止一点半点,可能是人家半辈子的积蓄,这就是一般常理,你可能确实理解不了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01.40.227.*
你这是唯心的,像宗教,你信了,其他什么都是错。
而且很极端,逻辑粗糙,举得例子都不是一码事,就像我之前分析过的你举的电梯的例子,你也不认真想想,直接就忽略了,现在又绕回来,又一通发泄出一堆更扯的例子,都是情绪而已,懒得给你讲了,你那是信仰,不是理性能解决的
我喜欢说现实,还有另一个现实,就是公寓和住宅,在市场价格上已经体现出这两个词带来的影响,这是大众的选择,可以说这最真实的“常理”。
另外,你从来就没有当作辩论,辩论是需要分析对方观点的,你只是一直在自我中心的讲述你的观点,这是布道,呵呵
【 在 astor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个图只是一部分证据,不是全部,你有搜索能力的话,可以找到很多官方信息,不仅有官方信息,多个实际执行的政策也能佐证,比如能落户,占住宅限购名额等等。如果这个都不信,那么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信的,包括你家的亲子关系是不是也没法证明?你说查DNA啊,科学还在发展中,万一DNA理论被推翻呢?你说政策也可能变啊?没错,政策可能变,但是会这么随便吗?说不准哪天你的财产就被充公了呢,这发生的可能性大吗?与生活在这种恐慌和担忧质疑一切的人辩论,确实是件无聊的事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严谨的仔细看看,那只是限定住宅用地,并未界定其上建筑物规划用途,逻辑上是有灰色空间的,何况这只是意见和指南,你知道每年出多少司法解释和修正案么?这里说清楚其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注意!你解释没用...
--
FROM 101.40.227.*
能落户的公寓属于住宅:你可以拿出这样的文件,我确实没看到,而且“常理”推测,经过这一遭,如果这种文件存在,应该已经广为传播了,我有理由怀疑,你在想象,呵呵
几百万上千万买房的人,不知道问清楚能不能落户?会因为这么简单的概念混淆,而错过捡漏的机会?(一听到公寓,就以为是商业用房:这种人能挣大几百万,我也是服了,呵呵)
“常理”是,这些人都不傻,这只是你的推测,就和你其他的很多想法一样,不是现实,仅仅是你的推测,没什么意义,而你会这么推测,是不是说明,有可能(注意,是有可能,我还是很严谨的,毕竟这只是我的推测,不是现实,无法证明),你想的太简单了?呵呵
【 在 astor 的大作中提到: 】
: 能落户的公寓属于住宅这点,已经有不少资料和政府文件,都视而不见,不知道谁在唯心。市场上确实有很多不能落户的商住型房产被称为公寓,估计你也分不清楚,正是因为这种混淆,导致了住宅型公寓的价值被低估,很多人一听到公寓,就以为是商业用房,相信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这部分房产的价值也会恢复正常,这次匆匆的谣言,也不能说完全是坏事,能消除部分信息差,让一些理性的人了解到还有这部分价值被低估的房产的存在。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01.40.227.*
啥?哪里?因为之前你发的那个红色框框的图我也是偶然看见的,你回复里没提,我还自我怀疑了一下是不是漏掉其他资料,往前翻了翻,每一页都翻了,没有其他的,那个红框框的图我也回复你了,咋就没看见?
我还是说现实,不宣泄情绪:你这种人,很常见,呵呵,特别是这句:“这种人还真是头一回见到”,现实中大妈都爱说这句。说这话的时候什么心理,中国人根据“常理”都能推测,呵呵
至于“和这类人多说一句都是浪费”,那种心理上硬拔高自己,避免自己面子掉地上的心理更是有趣,哈哈哈
【 在 astor 的大作中提到: 】
: 之前贴了不少互相佐证的文件资料你都视而不见,这种人还真是头一回见到,和这类人多说一句都是浪费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01.40.227.*
对了,说到视而不见,我刚才又看了看之前的对话,我很多观点你都没有反驳或回复啊,视而不见了。
你说的点,我都尽可能回复了,我说的点,你好像没看见一样,一直自说自话,我有理由怀疑,我的回复,你都视而不见,呵呵
那可不“多说一句都浪费”,因为一直自说自话,话说完了,呵呵
【 在 astor 的大作中提到: 】
: 之前贴了不少互相佐证的文件资料你都视而不见,这种人还真是头一回见到,和这类人多说一句都是浪费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01.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