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买学区房难道不是买邻居和同学吗?教师轮岗有啥影响?
你说的是对的,这正是孟母三迁的道理。但是很多家长不这么认为。
--
FROM 118.186.5.*
孟母的时候人口稳定,她可以去找她想一起生活的群体。现在人口流动相对自由了,确实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过还是有些标准可以参考,就看你认可哪条并且有能力达到吧。
找学校的会关注:
1.区内学校的口碑
2.升学率
找邻居和同学的可以参照以下标准:
1.认为有钱人素质相对高且自己条件也还可以的,那就买贵的新的楼盘,有些老婆小也很贵,但大部分人早就在那了,并不是有钱人。
2.买不起豪宅的,可以挑特定的人口聚集区,前提是认为这些人口素质相对比较高,比如上地、望京的程序员,金融街的金融从业人员,或者中关村的科研机构
【 在 huanyizi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绝大部分人都不迁。 孟母自己过去就没有意义。
--
FROM 118.186.5.*
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人口结构完全可以改变当地环境。前两年昌平二中不就因为初代码农的孩子开始高考导致升学率提升吗?大部分人还是因为焦虑。
另外学区房还是有些马太效应的,使劲买学区房的家庭肯定是重视教育的,在其他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肯定是越重视成绩越好,于是显得学区越好的成绩越好,成绩越好学区也就显得越好。但成绩好的根本原因还是家庭重视,而不是学区本身。
【 在 huanyizi 的大作中提到: 】
: 至于升学率,目前已经查不到了,偶尔有小机构透露某个学校的升学率,也是吸引眼球招奥数班用,实际那升学率没人知道真假,想怎么能说怎么说。 如果传言的增大校额到校是真的,那以后学校的升学率直接看校额比例就得了。
: 找有钱的或者特定人口聚集区,不用买学区房。 整个北五环外从西三旗清河马连洼都是码农居住区,完全没必要去迁到房价高一倍的房子破一倍的上地东里。 整个北四环也都是中科院、大学的聚集区。
: 这样子单点学区房概念会进一步打压,之前还是炒作太厉害,并不是真的价值。
: ...................
--
FROM 118.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