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鸡娃最大的不公平是让真聪明的娃被埋没。
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来都是考核的各方面。
有人高等数学怎么也弄不明白,可是过目不忘,算不算智商?
有人高等数学一学就会,可是英语永远是垃圾,算不算智商?
有人高等数学和英语都不行,但是梵高的画、普希金的诗、贝多芬的曲好在哪儿他能知道,这算不算智商?
有人高等数学和英语都巨牛,但是梵高的画、普希金的诗、贝多芬的曲好在哪儿他无论怎么努力都跨不过去,这算不算智商?
有人记忆力超群而理解力不行,这算不算智商?
有人理解力极强而老忘事儿,这算不善智商?
有人记忆力理解力都很强但是脑子续航不行,运行三五小时累个半死,这算不算智商?
难道只有那极少数记忆力理解力均超群,高等数学和英语样样精通,梵高贝多芬信手拈来,脑子续航还好的人才叫有智商,其他人都没有资格接受教育?
教育的遴选,除了看智商,还看别的。比如你智商好,但是你不努力不上进,自控力差,凭啥要求进一步的教育机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将来走上社会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解决困难的韧性、意志力,都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别人有这种韧性,凭啥不能进一步接受教育,而要让你躺尸的去接受?
智商的衡量维度就太多了,很难有一个科学的、权威的打分,不能说理解力超群记忆力不行的比过目不忘却学不明白高等数学的更高级,这两者打分还指不定谁高,实际上打分也不现实。最后只能回到最原始的竞争方式上面去,那就是考试。你牛你考过我,行吧?
竟然还鼓捣出高中比初中更难的奇谈怪论。
高中跟初中的身体发育程度、大脑发育程度不一样,课业的难度能直接比较吗?那初中比小学还难呢。
真聪明的人是一路好上来的;没有一路好上来的整出一些“他们蠢货靠发愤图强,我们高智商的人初中叛逆,蹉跎了”的奇谈怪论,让人忍俊不禁。实际情况是,初中学霸到了高中确实也有一些人落后了,因为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要求老要发力,否则一不留神就别人撇下,而初中吃了苦头的很多人到了高中环境改变(尤其是在住校与否这件事上),环境的改变导致很多学霸落后(比如初中不住校天天家长管着,高中住校一下子放了飞机),再加上初中太发奋,耗尽了心力,一下子出现松懈,从而落后。而高中那些交了择校费的蹿到前面去了,大部分都是初中成绩尚可的,因为初中很多地方的录取率不高,要花钱进高中,但是花钱也得看成绩,其实有很多学生跟不交钱的那些统招生学霸差距并没有那么大(尤其是智商层面的差距几乎没有)。那些垃圾学生根本不太可能蹿到前面去。用这种现象来给自己贴金实在是没必要。
总结起来就是:人类还没有发展出一套公认的智商评价系统(因为维度太多),谁比谁聪明这事儿还说不定(记忆力理解力续航力全都是最好的那部分极品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是各有所长的),为免争议,教育资源的分配,用考试的方法是最公正的。
现在国家打击校外培训不是因为这种方式介入了智商遴选的过程,而是因为校外培训带来了很多道德风险和社会问题。
--
FROM 182.99.58.*
鸡娃鸡的比较厉害的家庭,从基因层面来说,不会太差。
一个愚钝无比、只能去上职高、学生产线点胶的娃,却要被父母各种培训班折磨,这种概率本来就不大。
鸡娃的家庭一般是中产朝上,父母大概率也是读书读过来的(所以才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而且是读书中读的比较成功的(否则不会认为读书有啥用处,或者不会有财力去鸡娃)。既然他读书读的比较成功,那他资质能差到哪里去?
确实会有资质愚钝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很多也在产线上点胶,自己顾自己都困难,还谈什么鸡娃?
所以你放心,你担心的这个问题,老天爷已经用其特有的机制筛选过一遍了。
【 在 zhumy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的很对,注意鸡娃其实还有一个坏处,本来那些不怎么聪明的娃可以选择符合自身特长的方向发展,却被迫被鸡,事倍功半不说,还破坏了自身天赋(除学习以外其他的天赋,例如组织能力交往能力),结果导致聪明的孩子也需要鸡,不聪明的孩子在痛苦中被鸡,造成双输局面
: 义务教育有连贯性且几乎不需要智商努力就能高分,高中课程比起初中来陡然变难,开始考察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资质一般
--
FROM 182.99.58.*
俞敏洪复读不止一次,你不能说他不聪明吧?
其实人的智商,不是只有聪明与不聪明这么两种的,是程度之分。
俞敏洪复读两次考上北大仍然不失为聪明人,因为复读十几次仍然还在努力的新闻你也看到啦?北大不是复读两次就敢保证考上的。
很多人一次就干净利落考上清华北大,就认为要复读的人都不够聪明,这种说法实在是太简单粗暴了。
【 在 MMZG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本来就是笨好么,聪明人没有高考复读的。认识不清形势,没有自控力,本身就是笨的表现。
--
FROM 182.99.58.*
可是俞敏洪复读的不是一次,是两次。而且每年北大清华都有不少复读生。今年高考四川和安徽的高考状元都是复读生斩获。你能说这些复读生不行吗?我都说了,智商不是行与不行,是程度之分,复读考上北大跟不复读直接考上北大相比当然复读有所不如,但是复读考上北大比复读还考不上北大比,就厉害多了。岂能因为复读就一棍子打死?
【 在 lii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拿俞敏洪说事,俞敏洪是上高中没有高一,直接上的高二,
: 空了一级,可不是复读进步大
:
--
FROM 182.99.58.*
他不仅不够聪明,而且迷之自信的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迷之自信的认为如果大家都不鸡娃的话他娃就脱颖而出了。
就跟那些在比赛中失利的人一样,放出豪言“如果规则改一改我肯定赢”。
殊不知这个世界,在这个规则下你不行,换个规则你大概率还是不行。因为道理很简单:你首先已经是现有规则下的失败者,还放什么豪言?
就算大家都不鸡娃,他娃就能脱颖而出?我看悬啊。
【 在 ww123456789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者发这帖就说明属于不太聪明的类型,而且自己不努力还要求别人一起堕落。
--
FROM 182.99.58.*
还真不是,还没到那个年龄段。看来你鉴定能力不行。
【 在 caishen168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鸡娃家长鉴定完毕,屁股决定脑袋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2」
--
FROM 120.2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