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未来北京幼升小的几个事实
肯定的
【 在 injury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么推下来,北京初中的入学压力也在逐年加大,毕竟9年义务教育。
--
FROM 61.148.107.*
基本正确,但结论仍然是2025年相比前几年压力会小一些,但不会有本质区别。
为什么这么说呢?
1. 的确,“释放的学位数量基本可以接受所有的入学需求”,也只是不需要再额外去增加学位,并没有富余的学位提供出来,整体压力只是没有增加,没有减少。
2. 因为2023、2024年,所谓的“好学校”已经出现大规模调剂现象,对吧?2025年,最多是和2024年一样,一样多的调剂,不会变好。因为经过10年的学位激增,能再增加的学位非常有限。(这里还没有考虑,虽然“2025年入学需求数量≈毕业数量”,但确实仍然是“2025年入学需求数量>毕业数量”,虽然超出的不多)。从全市整体来看,只要入学需求比毕业数量多,压力就丝毫不会缓解,只是当年压力增加的多,和压力增加的少的区别,压力都在变大。
3.从“好学校”来看,爆的更早,未来几年更没有地方增加学位。比如,德胜、月坛,2021年已经全爆了,但接收调剂的这些还没爆,还有容量(不管是存量,还是可以用来新增的学位)。未来几年,这些新增学位,也是去这些接受调剂的学校。简单的说,未来,传统上 “好学校学位/差学校学位”这个比例,会迅速变小。
【 在 younglei 的大作中提到: 】
:
: 废话不说,直接上我的理解,请您指正:2025年入学需求数量≈毕业数量,是否可以理解释放的学位数量基本可以接受所有的入学需求。
: 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 ...................
--
FROM 61.148.107.*
确实和北京统计年鉴不太一致,我看了一下,按照北京统计年鉴的数据,2025年入学缺口会更大,也就是说,学位会更紧张
【 在 littlegod 的大作中提到: 】
: 京籍出生人口数据不对,去北京统计年鉴去看最新的吧
--
FROM 61.148.107.*
您这个“看起来”不低,好像是有问题的
根据北京年级数据,88、89年出生的,2003、2004年上高中,这两年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数,分别是94894人和93519人,也就是说,89年这一波,普高率也就50%左右
【 在 haole99 的大作中提到: 】
: 88年出生15.3万人,89年出生19万,18年后的06和07年参加高考人数12.6和12.5万人,普高率看起来并不低。这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一些人在版上净制造焦虑...
: [upload=1][/upload]
--
FROM 61.148.107.*
好的,北京年鉴错了,您指教一下,去哪找到对的?
【 在 haole99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能说你的普高数字是错误的。
:
--
FROM 61.148.107.*
看看吧

【 在 haole99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是你空口在说。你拍个年鉴图片上来看看。
:
--
FROM 61.148.107.*
嘴硬就不理你了,不惯着,爱信不信
【 在 haole99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看到北京年鉴字样。另外,这是计划(统招)招生数吧,你应该提供2003年-2004年度普高在校生人数。
:
--
FROM 61.148.107.*
根据北京年鉴,有个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北京的“平均每一专任教师负责学生数”,在小学阶段,1980年左右,大概是20人,03年最低,到10人左右,最近两年回升到14人左右。说明每个老师负责的学生变少了,间接说明每个班的人变少了
【 在 weisandy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中呆过100余人一班
--
FROM 61.148.107.*
当然,1960年代那个婴儿潮不知道了,看不到数据
【 在 sokid 的大作中提到: 】
: 根据北京年鉴,有个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北京的“平均每一专任教师负责学生数”,在小学阶段,1980年左右,大概是20人,03年最低,到10人左右,最近两年回升到14人左右。说明每个老师负责的学生变少了,间接说明每个班的人变少了
:
--
FROM 61.148.107.*
这只是一个比例而已,比如说缺口是30%,就代表毕业10个人进来13个人。缺口是负30%就代表毕业,10个人只进来7个人,这个是更大的意义。按照入学人来算缺口也可以,只不过再来一列数而已,并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 在 Hrzq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算法明显是以学位为本 不是以人为本 汗("▔▔)汗
: 发自「今日水木 on TEL-AN10」
--
FROM 117.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