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曾经的四中喜报真霸气
1995。高中毕业生330人,其中保送清华、北大等校16人,参加高考314人(文科67人,理科247人)。我校文科高考人均542.55分,理科人均570.85分,继续双双名列全市第一。考入重点大学占87%。北京市文科前50名中我校占12名,理科前50名中我校占20名。段楠以610分获全市文科状元。考入清华、北大者共168名,占毕业生51%。考入清华大学93人,北京大学75人,北京医科大学23人。
1996年高考,我校考入清华90人,考入北大82人,人大18人,升入重点大学的占毕业生86%。高考成绩为全市第一。
--
FROM 117.136.0.*
清北比例50%多,太强悍了
--
FROM 117.136.0.*
真感觉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长铭原来是北海中学的老师,后来进入四中掌管四中,把北海中学并入四中成为初中部,然后在其任内,四中成为素质教育大牛校,然而成绩就…
【 在 FSCMajor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时候四中没有初中部,只有高中,而且不锁区,全市招生。
: 所有其他初中的尖子拼命通过中考去四中。
: 后来...
: ...................
--
FROM 120.244.232.*
当时普遍分都低,题相对难,记得02年清华在北京录取线,理科620,北航580就能上
【 在 cxxc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时550就能,北京烂到家了,其他省这个分数线上有上万人
--
FROM 120.244.232.*
都能掐尖,那别的为啥掐不过四中呢
【 在 stealyour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考掐尖,有啥值得骄傲的
--
FROM 120.244.232.*
也不能这么说,当时很多郊区的牛娃是不愿进城的,所以当年牛山,密云二中,潞河等等每年清北数量也很可观
【 在 fattora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见这个版的都是外地进京考生,不了解北京以前的中学教育情况。
: 这件事你换个角度看,当年四中本质上就是全北京范围中考招生的一个巨大的重点班,录取的这300人本来起码有250都能上清华北大,经过3年重点班洗礼,把人数减少到150了。。。
: 这就是重点班的利弊,也是后来人大附等等学区校的利弊
: ...................
--
FROM 120.244.232.*
嗯,当个七八年北海中学老师呢
【 在 vegetble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的假的北海中学老师?
--
FROM 120.244.232.*
杠这个没意义,不管咋样,总有个第一
【 在 stealyours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全都没有保研,全国统一考试,肯定清华北大考研成绩好,你是不是会说别的大学也掐尖,怎么掐不过清华北大
--
FROM 223.104.39.*
先能掐到第一,再说没意思吧……
【 在 stealyours 的大作中提到: 】
: 简单说就是掐尖的第一没啥意思,牛逼就大家都平行招生,你第一,才说明你牛逼
--
FROM 223.104.39.*
不是一张卷,我们宿舍正好有河北的,也有河南的,当时交流过
【 在 crdc 的大作中提到: 】
: 02年跟河北是一张卷吗?02年河北620北交大上不了,580河工大上不了
: 来自 ALA-AN70
--
FROM 223.1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