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古人为何从右往左写
西方 1,000多年前用羊皮纸就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日本 1948年以前的媒体、文件都是从上到下、从右向左。
《史记》,那么多字得用到多少竹子、占用多大空间、书写多久?
司另外还哪有时间去考证历史呢?
别说 2,000年,如何能保存 100年后还在呢?
我让赞《史记》的人给个解释,说明各代的《史记》记录,从来没有过回应。
那就是后人不断拼凑出来的。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古人好象都不顾袖子沾墨,嗜写如命。甲骨和钟鼎是刀刻的,可以从右往左。但木简、竹简和帛都是用墨写的。小楷问题不大,写稍大的字不得不提着袖子,坚持了几千年,恐怕是“师古无过”的思维习惯。现代最佳排版是将传统正体从左向右横排,适应眼眼的生理方便,何必泥古
--
修改:histospring FROM 223.104.40.*
FROM 223.104.40.*
羊皮纸上如果从右到左写,也要将写过的内容擦去,右手上沾墨水,不行的,除非用左手写
【 在 histospr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方 1,000多年前用羊皮纸就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 日本 1948年以前的媒体、文件都是从上到下、从右向左。
: 《史记》,那么多字得用到多少竹子、占用多大空间、书写多久?
: ...................
--
FROM 117.143.137.*
你用竹简写写试试就知道了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古人好象都不顾袖子沾墨,嗜写如命。甲骨和钟鼎是刀刻的,可以从右往左。但木简、竹简和帛都是用墨写的。小楷问题不大,写稍大的字不得不提着袖子,坚持了几千年,恐怕是“师古无过”的思维习惯。现代最佳排版是将传统正体从左向右横排,适应眼眼的生理方便,何必泥古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SM-S9260」
--
FROM 114.254.0.*
竹帛并用的,根据考古,秦汉时开始有纸
【 在 eyepe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用竹简写写试试就知道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SM-S9260」
--
FROM 117.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