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谈谈高适749年中的进士
- 大家都知道臭名昭著的奸臣李林甫“野无遗贤”的故事吧。
 正国级高官老头儿,李林甫为了防止有才华的年轻人被皇帝重用。
 
 严格限制科举的录取人数,曾经一度只取进士27人,造成了举人杜甫的落榜。
 李林甫753年死,749年高适中进士,如果没有强大的门路,仅仅凭靠才能,高适很难在李林甫时代金榜题名的。
 
 这里面,高适有没有借助自己与李白的亲密关系在长安顺利完成干谒,难以否定,但按长情很有可能。
 --
 FROM 180.107.66.*
 
- 【 在 druidps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家都知道臭名昭著的奸臣李林甫“野无遗贤”的故事吧。
 : 正国级高官老头儿,李林甫为了防止有才华的年轻人被皇帝重用。
 : 严格限制科举的录取人数,曾经一度只取进士27人,造成了举人杜甫的落榜。
 : ...................
 
 
 742年,李白接受皇帝聘请,来到长安,
 743年,李白为皇帝和贵妃写《清平调》三首。
 (这三首诗也是全人类全文明全文人群体中,最伟大的宫廷诗。
 后世的文人们,为皇帝,伟人及其家人歌功颂德的诗文,无出其右。)
 
 744年,李白被皇帝疏远,赐金放还。
 744年,李白来到洛阳,见到慕名来访的杜甫,后又遇到从穷困潦倒,从睢阳老家来洛阳寻找“长安漂”室友杜甫与李白的高适。
 
 约744年-746年,李白出钱,带着杜甫与高适四处旅游,其间写下唯一书法真迹《上林台赋》,李白的书法遒劲飘逸,引得赵佶,乾隆,毛湘潭爱不释手。
 
 约746年,李白从皇帝那里得到的赏钱也差不多花光了,于是三人作别,高适继续到长安干谒科举。
 
 749年,李林甫为相时期,高适科举考中进士。
 --
 FROM 180.107.66.*
 
- 【 在 zhenniub 的大作中提到: 】
 : 744年,李白来到洛阳,见到慕名来访的杜甫,后又遇到从穷困潦倒,从睢阳老家来洛阳寻找“长安漂”室友杜甫与李白的高适。
 : 约744年-746年,李白出钱,带着杜甫与高适四处旅游,其间写下唯一书法真迹《上林台赋》,李白的书法遒劲飘逸,引得赵佶,乾隆,毛湘潭爱不释手。
 : 我说你啥都不懂你还不服。李白和杜甫在洛阳认识,相约去宋梁一带旅游,在这才遇到了高适,到你嘴里就成了高适去洛阳找李白了。还李白出钱带着杜甫和高适四处旅游,李白一共就和高适在一起待了几个月,咋又成了两年间四处旅游了?你的特点就是看什么东西都不认真,随口胡来。然后还好发议论,真可惹人一笑
 
 
 
 我已经透漏过,我的信息资料来源,大部分是20年前看的纸质书。其中一本《李白传》这样的。
 
 不是点点搜索引擎,看看一己之见的自媒体号就自以为是的了。
 
 
 无论自媒体号怎么传。
 1,中年潦倒的高适曾在物质,精神上大大受益年长他数岁,手头宽余出手阔绰的李白。
 
 2,高适飞黄腾达后疏远李白,拒绝帮助李白,二人不再往来写诗。
 
 3,李白在其他的权贵明里暗里帮助下被新皇帝赦免。
 
 这三件事是没出入的的。
 --
 FROM 180.107.66.*
 
- 【 在 coolcha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一个没出入。:)
 
 
 这位兄台史学基础扎实,很是严谨认真。
 久仰久仰。
 
 然而司马迁之所以成为伟大的原因,不仅他考据严谨,文笔优美,还有他的社会常识丰富,深悉人性。
 
 高适的干谒科举,在和李白同游后顺利很多。
 
 你觉得腰缠十万钱的李白和比自己穷,比自己小的人一起喝酒,会aa的话,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
 FROM 117.136.68.*
 
- 【 在 coolcha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幸会幸会。
 : 李白是否腰缠十万钱,貌似没有证据,
 : 他倒是有“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的时候。
 : ...................
 
 
 
 这位朋友考据功夫了得。
 学院气很浓,可能对人情世故,社会常识不甚少涉及。
 
 
 说自己穷的人,往往不一定真穷,可能很有钱。
 夸自己有钱的人,往往不一定有钱,更有可能是真的穷。
 
 这个道理,现代人理解起来没有障碍吧。
 
 李白率真洒脱,以著名的诗句作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千金散尽还复来”。
 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档次,更能体现其财富状况,而不是片言只语。
 
 李白家是真的有钱,至少李白长期有钱过,娶的老婆也是名门之后,大户人家。“赐金放还”,也是于史有载的。
 
 李白数度很有钱,这一点,也是没人能否认的。
 
 就好像庄子,穷酸文人以己度人,想当然认为庄子很穷,但实际上庄子得到楚王还是宋王,一大笔酬金的。
 --
 FROM 117.136.46.*
 
- 【 在 coolcha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领教领教。
 : 若如此说,高适和李白的家财应该差不多。
 : 李白说:“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
 : ...................
 
 
 
 李白是真有钱,偶尔哭哭穷。
 高适是真穷,偶尔吹吹牛。
 
 至于如何得出这个结论,你自己不妨虚长些时日,经历些事儿,认识些有钱公子哥儿,交几个穷且有才华的朋友,就明白了。
 --
 FROM 180.10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