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中文的特点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 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思考 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1 认识3k汉字 就可以通过组合大致理解几十万的词汇
 学习成本低 表达丰富 但也易于望文生义 一知半解
 
 2 象形文字 没有动词语态 对时态表达模糊
 时间是因果的基础要素 而因果是逻辑推理的基础
 
 3 语法结构相对薄弱 表达更多依赖上下文 难以形成长链
 善于抽象和概括 短于精确描述和推理
 
 这造成我们长于文学表述 隐微细腻 断言诡辩 想象丰富 宏大叙述 概括类比 共情同理
 
 中国人长于在细分领域入门 但入门后不是专精 而是倾向于推广
 中国的哲学思想在汉以后走向僵化并不是某个人某个阶级的推动
 而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
 
 补充:
 简单说一下中式诡辩
 
 因为中文更善于概括 在语素和表述中包括更大的意向
 其表述更为宏观 也更为模糊
 这在逻辑中形成必然的表述悖论
 在回到具体的过程中毫无作用
 
 这就造成了 讲了一大堆似乎难以反驳的空话 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毫无用处
 深度探索中 理论和现实脱节 这就是思想僵化必然的因果
 
 当然 从文学上 或者艺术上 从人际关系上 这未必是坏事
 更容易共情的社会 也更容易大一统
 而共情和观念一致 也是社会分工的需要
 也许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异于全球的原因
 --
 修改:computec FROM 222.129.7.*
 FROM 222.129.7.*
 
- 论学好外语的重要性?
 【 在 compute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思考 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
 : 1 认识3k汉字 就可以通过组合大致理解几十万的词汇
 : 学习成本低 表达丰富 但也易于望文生义 一知半解
 :
 : 2 象形文字 没有动词语态 对时态表达模糊
 : 时间是因果的基础要素 而因果是逻辑推理的基础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
 FROM 61.159.16.*
 
- 是这样的 不过这个观点已经不新鲜了
 语言也解释了 为啥法俄的数学那么牛逼
 西班牙的数学就差远了
 法语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非常接近数学上的逻辑推理
 【 在 compute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思考 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 1 认识3k汉字 就可以通过组合大致理解几十万的词汇
 :   学习成本低 表达丰富 但也易于望文生义 一知半解
 : ...................
 --
 FROM 1.202.113.*
 
- **病人思维广,**儿童欢乐多
 
 【 在 compute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思考 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 1 认识3k汉字 就可以通过组合大致理解几十万的词汇
 :   学习成本低 表达丰富 但也易于望文生义 一知半解
 : ...................
 --
 FROM 101.224.186.*
 
- 不能同意你更多。
 某些人总能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角度把无关的事情关联起来。例如今天十大把人口生育率低归结于儒家文化,还有这个把科学落后归结于文字。
 
 本来还想反驳一下。不过我觉得你的回帖更合适。
 【 在 lifeisbor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病人思维广,**儿童欢乐多
 --
 FROM 59.109.144.*
 
- 你说的语言的问题加重了不讲逻辑的特征,
 但我认为缺乏逻辑的特征,
 不是语言的缺点促成的。
 即使你说的是对的,
 不讲逻辑的群体通过现代化思想的训练
 也能变成讲逻辑。
 
 比如,
 日本是典型的东亚文化,文字也暧昧模糊,
 到今天都是,有些词汇在某些场合表示 是,
 在另一种场合甚至不同语气时就表示 否。
 但是明治后的日本人就很讲逻辑。
 因为明治日本开始有了媒体自由、
 法支配国家所有人都在法之下的现代意识。
 大家敢说话、不怕说错话、不怕被质疑;
 法支配的国家要讲逻辑分析,
 不能随便将无罪的人认定为有罪。
 这样下来,慢慢行事就讲逻辑了。
 有中国人入籍米国,担任法官、律师,
 他们都是很讲逻辑的。
 换句话说,一个不讲逻辑的群体,
 心中也没有新闻自由的概念,
 你不能和TA们辩论,
 你敢质疑反对他们的观点就会说你是坏人。
 
 【 在 computec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中文的特点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an 25 23:58:58 2023), 站内
 :
 :
 : 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思考 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
 : 1 认识3k汉字 就可以通过组合大致理解几十万的词汇
 :   学习成本低 表达丰富 但也易于望文生义 一知半解
 :
 : 2 象形文字 没有动词语态 对时态表达模糊
 :   时间是因果的基础要素 而因果是逻辑推理的基础
 :
 : 3 语法结构相对薄弱 表达更多依赖上下文 难以形成长链
 :   善于抽象和概括 短于精确描述和推理
 :
 : 这造成我们长于文学表述 隐微细腻 断言诡辩 想象丰富 宏大叙述 概括类比 共情同理
 :
 : 中国人长于在细分领域入门 但入门后不是专精 而是倾向于推广
 : 中国的哲学思想在汉以后走向僵化并不是某个人某个阶级的推动
 : 而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
 :
 : 补充:
 : 简单说一下中式诡辩
 :
 : 因为中文更善于概括 在语素和表述中包括更大的意向
 : 其表述更为宏观 也更为模糊
 : 这在逻辑中形成必然的表述悖论
 : 在回到具体的过程中毫无作用
 :
 : 这就造成了 讲了一大堆似乎难以反驳的空话 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毫无用处
 : 深度探索中 理论和现实脱节 这就是思想僵化必然的因果
 :
 : 当然 从文学上 或者艺术上 从人际关系上 这未必是坏事
 : 更容易共情的社会 也更容易大一统
 : 而共情和观念一致 也是社会分工的需要
 : 也许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异于全球的原因
 :
 --
 FROM 223.104.42.*
 
- 自己见识少,井底之蛙,然后看到外面的世界就觉得是幻觉。
 【 在 lifeisbor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病人思维广,**儿童欢乐多
 :
 --
 FROM 115.171.222.*
 
- 对于你说的第一点,我有点不能认同。
 中文有独特的构词法,这是汉语特有的。但是这并不等于汉语的词不用学。我儿子现在就在上小学,每天都要学新词。汉语允许造词,但是大多数情况,词汇是已经造好的,必须掌握。学习成本也不低。
 实际上,汉语被认为是世界上非常难学的语言。中国人觉得汉语不难学,是因为有语言环境。外语如果有语言环境,也不难学。
 【 在 compute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思考 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 1 认识3k汉字 就可以通过组合大致理解几十万的词汇
 :   学习成本低 表达丰富 但也易于望文生义 一知半解
 : ...................
 --
 FROM 120.244.202.*
 
- 汉语的语法不强制使用冠词
 这个对于严肃的思考其实是比较坑的
 【 在 compute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思考 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 1 认识3k汉字 就可以通过组合大致理解几十万的词汇
 :   学习成本低 表达丰富 但也易于望文生义 一知半解
 : ...................
 --
 FROM 125.36.119.*
 
- 很发人深省,尤其是中式诡辩那一段,这样是中文或者说背后的中国文化比较低等的原因,一阵见血。
 
 中文善于概括,却无法深入,因为本身几千年思维品质不如西方,没有逻辑思维。所以才有你说的中式诡辩,在逻辑中形成必然的表述悖论,在回到具体的过程中毫无作用。而西方在这一点上下是一致的,既有宏观的概括,从logos,神等终极概念,也一直通下来,行成逻辑一环一环。所以西方几千年的文章,今天我们读起来依然好,是基础,比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文章。中国那些古人基本被淘汰了。
 
 所以中国人几千年,讲了一大堆似乎难以反驳的空话,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毫无用处。深度探索中,理论和现实脱节,这就是思想僵化必然的因果。这也是文明和文明的差别,西方文明反之,是不断进步的文明。
 
 当然,我不认为西方在文学上,艺术上就差,实际上从古希腊开始,西方在文学艺术上就是世界领先的,世界文明的领头羊。中文在这里,并没有显出比西方多有优势,甚至很多劣势。
 
 
 【 在 compute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思考 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 1 认识3k汉字 就可以通过组合大致理解几十万的词汇
 :   学习成本低 表达丰富 但也易于望文生义 一知半解
 : ...................
 --
 FROM 111.1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