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有人说中国历史或者说整个古代人文思维毁在魏征编写隋书
第一句就不对
你实验,也是有主观性的,比如密立根就选择过数据
你如果做实验就知道,有些实验动物的数据,你不会选择的,因为他不符合你的模型
当然科学的好处是可以重复,除了个别没法重复的,所以密立根的数据是对的,还好他虽然有选择,但蒙对了
【 在 nirvanals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方有科学对冲,科学的发展创新需要绝对的客观,不然压根没法进步,而西方科学发展的动力又来自于经济型或者说人性对于利益的贪婪,更让人不理解的是,西方宗教和科学现在居然可以最终比较和谐的并存,没有明里暗里斗的你死我活,我想根本在于信仰对于能否战胜对带着真理外
: 碌亩岳嫣袄肪诉拢绻鞣街挥惺ゾ衷谑澜缰行墓兰剖嵌腔蛘甙⒗
: 这里我个人有个看法,就是过去我们认为科学精神源于对于真理的追求的说法并不准确,而是人性对于利益的贪婪+某种社会游戏规则(也许这种规则来源于宗教性),让西方人对于科学的执着突破了宗教的束缚。
: ...................
--
FROM 219.236.120.183
我已经说了
没有绝对的客观
只有相对客观
科学家对于实验数据,也是主观选择的
这和你写小说选择史料也是一样的,我说的很清楚了,只不过有些科学实验是可以重复的,多个主观最后达到相对客观,几个盲人汇总一下,也能猜出大象什么样子
【 在 nirvanals 的大作中提到: 】
: 科学的发展创新需要绝对的客观,说的是科学本身是客观的,至于你用了什么方法,是严谨的推理还是基于严谨的推理+带着一定的猜想去穷举都没问题,即便在穷举过程中侥幸蒙对了,但是对于哪怕蒙对的人,首先必须基于过去的那些已经证明了的客观科学结论,其次也必须基于一些严谨
: 的推理方法去完成大部分工作,然后在一定范围内,有时需要穷举法,穷举法并不是和客观矛盾,而是找到客观的方法之一,找到结果之后,还必须用严谨的实验或者时间去验证结论的正确性,猜想也好,穷举也好,都是为了找到新的科学结论服务的,而且真正验证结论正确性是需要严谨
: 闹っ骱吐长的时间,只要看懂了自己的成功过程,只会用这个告诫自己科学的客观性,绝对不会偏离客观的道路,如果像你这样总结把方法偶然性凌驾于科学客观性之上,创新只能是持续不下去,除非不停造假骗人。
: ...................
--
FROM 219.236.120.183
理科生啊
我就做实验我还不知道
就像那个生物学家说的,你遇到一个老鼠不合你模型,你会把这个数据留下来写出来?
你肯定不写。就是药物实验,也是允许被实验的人退出的
所以只能是相对客观
没有什么绝对客观
【 在 nirvanals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能说你大概文科生,对于科学的本质没法理解,望文生义罢了,这也和国内文科教学不注重科学相关培训有关。
: 科学本身是绝对客观,和科学家用的方法有啥关系?科学家以及人类对于科学的认知都不是科学本身,科学家就算蒙,蒙对了只是觉得自己幸运,但是结论也不过是和绝对客观一致或者接近一致!你觉得科学家蒙对了就会对科学的绝对客观怀疑?
: 另外,当前人类对科学认知是相对客观,我相信那些大科学眼里,人类目前掌握的科学知识绝不等同于科学本身。所谓相对,本来就是相对于绝对客观的科学来说的,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向绝对客观科学靠近的过程而已,比如对牛三的认识过程,人类对过去科学结论的每一次否定,唯一原
: ...................
--
FROM 219.236.1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