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根本原因我们还是穷!社会福利不完善。人均资源少,人均GDP都100名。
诺奖基本都是在发达国家,人均社会福利好,普通人即使没有怎么产出也可以凭社会福利过上不错的日子,不需要担忧吃不上饭饿死,不需要担心生病看不了医生,孩子上不了学,老无所依。没有后顾之忧,所以他们可以从小就凭爱好学习研究,纯兴趣研究。
等中国人均GDP达到日本美国水平,很多富二代或普通人有机会凭兴趣研究基础学科,相信那时诺奖也会很多。
【 在 tianiu 的大作中提到: 】
: 1. 评奖是有倾向性的,瑞典还是看不上天朝
: 2. 我们努力的方向并不是获得原创性突破,而是得奖本身。连我这样的老实人都在鼓励学生出去跑帽子了,学生的科研工作本身肯定是做不好了。大牛们自己不会去跑诺奖,成本太高,搞定那些评委要花不少钱,收益太低,诺奖获得者的津贴在无锡是低于院士的
--
FROM 14.2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