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让绝大部分过,少比例实在不行的不过就可以了。
原因:大学了,不是高中,课程不需要高中以前那样精学,课程多了那么多,也精学不过来。
以后想进一步的自然能学好,绝大部分都不会以此为生,甚至以后可能都不会用到了,万一真用到,记得学过就行,可以翻书再看,又不是闭卷考试了。
一门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让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绝大多数)能学懂,即可以完成课程学分,课程和内容都经过全国多少学生的衡量和检测,大体是匹配的,到你这块,大多数却过不去,要么你教的有问题,要么你出题过难,总之还是你的问题。
你所谓的保持这门学科,方向的质量,你这里只不过想通过稍难点的题,让更多的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在你这门课上。但是从长期来看,其实最终只是极少数继续读研,或者做相关研究,产品的人保持的。绝大部分都会放弃,也等于在你这浪费时间,因为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用到相关的知识。所以,大学以后的学习属于泛学,达到知道和理解主要知识点即可,不需要精。对于有志继续的人,也只能是他大学所扩展知识面中某一个极小的方向,以后再精补这个方向即可。
【 在 sh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看了补考科目和学生报名情况,
: 十来门课,其他老师的课基本就2-3名补考,可是我的课确有近30人补考,上学期给他们挂了1/4,估计教评不会好了。
: 其实学院以前老师还是比较严厉的,该挂就挂,但由于一些教评等因素影响了几个老师的晋升,所以现在大家都开始放水了。我还在坚持,不知道还能不能坚持下去。
--
FROM 202.1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