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张比现在的学术新星们的路径还要顺还要快,一步不落。
76年20岁在湖南澧县水电站做测绘员,78年直接考进西电,一毕业就去日本留学拿到博士,回国就当上清华教授,然后入电子部做公务员,一路风顺,安排妥当。
--
FROM 223.104.68.*
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了中国d。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76年20岁在湖南澧县水电站做测绘员,78年直接考进西电,一毕业就去日本留学拿到博士,回国就当上清华教授,然后入电子部做公务员,一路风顺,安排妥当。
:
--
FROM 223.104.68.*
你没明白。这一路比4+4董小姐都要牛。
78年,第一节gnb大学生。留学,普通人更是不敢想。
【 在 vehicle9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时洋博士值钱啊,就像当年本科就能留校清北
: :
--
FROM 219.133.23.*
上大学就已经天大的难事了。78年第一节gnb大学生,你以为你去考就能上啊。
【 在 vehicle9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以为当年留学是天大的难事?前几届大学生去留学的多了去
--
FROM 219.133.23.*
都是有底子的。普通农民连书在哪都不知道。
都是高干家庭,地主富豪家庭,精英家庭,下放之后,还能有学习的意识,也能找到学习的书资料。
最重要的,是村里能办手续让你去考,推荐你去读大学,你没背景关系,村支书凭啥理你,卡着你留你一辈子在村里才好。
【 在 vehicle9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第一届考上的人怎么说?我家里就有啊,人家下乡当农民的时候晚上还拿本旧教材学习
: :
--
FROM 219.133.23.*
想想就知道,那时候国外工资生活水平相当于国内10倍以上。
普通人怎么有钱出国留学,国家也不会出钱送普通人出国,国外也不可能发奖学金给中国普通人,都是要国家推荐的。
【 在 jinpp 的大作中提到: 】
: 上大学的是不少的,但留学的真的不多,80年代初一年也就是个一两千人
--
FROM 219.133.23.*
八九十年代,部位也穷啊,也享受不到物质条件。
所以那个时候,二袋们,下海,出国打工,也很多。用脚选择。
【 在 vehicle9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你抓不抓得住机会了,当年大学生太值钱了,不少人可以不用出国就过得不错。家里朋友78年入的大学,厦大本科毕业后直接分配到部委去了,出不出国不重要了。
--
FROM 219.133.23.*
你看着普通而已。曹德旺,宗庆后,王石,任教主,柳传志,强东,那时候也都在村里,物质条件也一样贫穷,压根看不出来什么区别。
但是到了关键时候,人家一扭腰就上岸了,你一辈子照样翻不了身。
家族背景你不一定看的出来。
【 在 irving2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你瞎几把猜的吧?我家就农村的,我家后院家里的老大,78年参加高考上的清华,前院家里男的已经结婚有一个孩子了,79年考上的师范,这俩家在村里都是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同样那几年,我二爷家俩表姑,考了几次没考上就嫁人了。你说的是特殊时期那几年推荐上大学的时候
--
FROM 219.133.23.*
就算一年几十个,全校那么多院系,平均一个系也才一两个,你觉得能轮到谁?
【 在 gearth 的大作中提到: 】
: 80年代初中国每年几千个公费留学名额,还有各种西方国家给的奖学金。211以上大学就100多所,平均到每个学校一年几十个。
: 当然学校太烂肯定是没有这样机会的。
--
FROM 219.1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