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日本科技投入150年没断过,中国呢
头三十年投入非常大
【 在 cokeb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日本二战后科技开挂,也是因为傍上了美国爸爸
: 中国人吃饱饭才多少年,科技有钱砸也就这20-30年
: 30年前大学教授在干嘛,翻译外国教材挂自己名出版,翻译国外论文转发中文核心期刊
: ...................
--
FROM 218.108.214.*
和投入没关系,日本科研多样性次这边好,冷门也一堆人号。
这边资源都集中到少数学阀,而他们只会追热点灌水。
想要得诺奖是做梦。
--
FROM 112.96.109.*
和投入当然有关系,20年前国内的论文都没法看,也就这10年才开始爆发,这不是科研投入加大的结果么
说白了,科研水平也就这些年才摸着欧美日的尾巴,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国家投入大了,海归愿意回来了
当国家经费有限时,集中资助热点是必然,这时候谁愿意坐冷板凳。日本科研人员过去能甘于坐冷板凳,本质还是因为国家有钱,科研人员的基础待遇高。
至于学阀也就这些年才出现的现象,当然是不好的现象,但当前科研水平低,和学阀没什么大关系,即使没有这些学阀,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 在 victd 的大作中提到: 】
: 和投入没关系,日本科研多样性次这边好,冷门也一堆人号。
: 这边资源都集中到少数学阀,而他们只会追热点灌水。
: 想要得诺奖是做梦。
--
修改:cokebear FROM 218.81.97.*
FROM 218.81.97.*
同意,中国科研积累时间还不够
--
FROM 42.247.12.*
中国的企业还不如高校这些人,雷军马云马化腾?只是国外买办罢了。
日本人真的在搞科研,中国人在搞人。期待中国人拿诺贝尔奖,那是缘木求鱼
【 在 cokeb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4年,高校经费就占中国科技研发经费的8%而已,77%还是在企业
: 日本的诺贝尔奖繁荣,和企业腾飞关系也很大,很多也是和企业合作驱动的,没有高质量的企业推动,高校也走不到前沿
: 中国的企业还在从工程创新走向技术创新的转变之中,必然会逐步推动整个科技界的进步
: ...................
--
FROM 36.132.230.*
得了吧
【 在 rocka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的企业还不如高校这些人,雷军马云马化腾?只是国外买办罢了。
: 日本人真的在搞科研,中国人在搞人。期待中国人拿诺贝尔奖,那是缘木求鱼
:
--
FROM 218.107.223.*
不管什么搞人搞科研,中国拿诺奖那是迟早的事
进步太快
【 在 rocka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的企业还不如高校这些人,雷军马云马化腾?只是国外买办罢了。
: 日本人真的在搞科研,中国人在搞人。期待中国人拿诺贝尔奖,那是缘木求鱼
:
--
FROM 124.127.6.*
然而2000后日本大拿诺奖的情况下,日本的发展是咋样的
明明陷入了诺奖陷阱
【 在 cokeb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日本二战后科技开挂,也是因为傍上了美国爸爸
: 中国人吃饱饭才多少年,科技有钱砸也就这20-30年
: 30年前大学教授在干嘛,翻译外国教材挂自己名出版,翻译国外论文转发中文核心期刊
: ...................
--
修改:MiguelI FROM 61.170.182.*
FROM 61.170.182.*
【 在 cokeb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和投入当然有关系,20年前国内的论文都没法看,也就这10年才开始爆发,这不是科研投入加大的结果么
: 说白了,科研水平也就这些年才摸着欧美日的尾巴,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国家投入大了,海归愿意回来了
: 当国家经费有限时,集中资助热点是必然,这时候谁愿意坐冷板凳。日本科研人员过去能甘于坐冷板凳,本质还是因为国家有钱,科研人员的基础待遇高。
: ...................
现在有组织科研,就是资源全在少数学阀手里了,
Nature杂志发表论文
“他们发现,作者越多的论文往往获得越多的引用--大型团队善于发展一个领域。 然而,他们发现,作者人数在一到三人之间的最小团队发表颠覆性成果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这些成果可能会改变一个领域的发展方向。 因此,就纯粹的创造力而言,规模较小的团队似乎更有优势。”
科技要百花齐放,不一定哪条路线就成功,而颠覆性技术,是不可能出现在大热团队的,因为该路线的可能性已经被穷尽了,大热团队由于靠这个上了帽子,路径依赖,思维惯性,也不可能去颠覆自己的思路。
我们郭嘉比较可笑,搞有组织科研,集中资源到大热团队,其他路线被扼杀,简直是南辕北辙,除了得到作坊式灌水什么也得不到。
--
FROM 112.9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