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什么感觉学术圈人底线更低
数据都那么可靠,咋在40岁之前混出来?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来就是这样,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 如果数据都靠得住,地球人都能星际旅行饿了。
:
--
FROM 222.95.57.*
其实没有年龄线卡着,总有些好人能凭本事冒出来。有了年龄线,你不搞点非常规的手段怎么和搞非常规手段的竞争?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混出来的都不是啥好人
--
FROM 222.95.57.*
年龄不是问题,是助长的肥料。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年龄根本不是问题
:
--
FROM 222.95.57.*
中国的工程,特别是基建能干好,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这些东西。张曙光花了几千万都评不上院士,绝大部分搞工程也不敢去想这些。现在放开民企凭院士,不是个好事。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好这帮人没去搞工程,不然后果不可想象
--
FROM 222.95.57.*
工程不是工程院。真正搞工程的张曙光,院士们根本看不上,还要行贿。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啥底线,工程更没底线,你以为郭嘉为何要依托科学院?
: 不就是当年工程远不靠谱?
--
FROM 222.95.57.*
靠谱不靠谱,高铁跑了那么多年了。有本事你别坐高铁。现在的科研就是太注重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比如帽子、项目成了成果。
【 在 cslo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是对的,那些觉得工程靠谱拿张曙光举例的,应该发配到工地让他们长长见识
--
FROM 222.95.57.*
觉得年轻人好用,就使劲扩招,然后年龄一过就不要了。能不卷吗?
【 在 SniperWolf 的大作中提到: 】
: 实际上科学家最好管,针对基础研究,只要给点小钱就行,还是有不少有情怀的年轻学者,有长期基础经费自己还是能做出一些很有意思的创新工作。目前这卷法本来就不正常。现在一年基金委投入的基础研究经费也就300亿?青年基金今年有些口子都只有13%了,博后基金也好不到哪里去,这让年轻人怎么玩。。。。
:
:
--
FROM 222.192.2.*
那是因为科研从来就没查过。
【 在 Simu1ink 的大作中提到: 】
: 工程历来是腐败重灾区
: 现在想想,主要是工程流程长,每个环节都得验收,自己造假必然在下个环节暴露。
: 论文就非常简单了,不是重要成果连审稿时都没人仔细看,更别说验证了。
: ...................
--
FROM 222.192.2.*
所以讨论的是底线更低,而不是高低。
【 在 Simu1ink 的大作中提到: 】
: 工程是是把安全系数提上去
: 然后施工队与监理一起吃掉这些安全余量
: 靠谱不靠谱,高铁跑了那么多年了。有本事你别坐高铁。现在的科研就是太注重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比如帽子、项目成了成果。
: ...................
--
FROM 22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