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职称评审的票数
本来我也没志在必得,就把它当作一次汇报和锻炼自己公众报告的锻炼机会。昨天人事处的双标思想让我无语。我本来就是弱势群体了。
【 在 luckyna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有录音的
: 票也都有保存
: 程序肯定不会有问题
: ...................
--
FROM 111.203.22.*
嗯,我是想着能不能做点事情,改善一下这种现状。就怕这种约定俗成太深入人心,我的某点做法万一出格,会踩痛某些专家,遭到反噬。看看吧,希望今后有那个时机和能力去为这个做点事情。
【 在 paradox 的大作中提到: 】
: 票数是看不出任何问题的。投票前会有讨论的时间,领导就会带带节奏,定定基调,评委也会挺挺自己的弟子或关系户,实际上在投票前大概的名额应该已经划分好了,就看有没有人挺你。或者那年,符合资格的人很少,可能会按照水平排序。
--
FROM 111.203.22.*
是的,不针对一个人,但这明显双标问题,我不配合。
【 在 luckyna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把自己职称搞定
: 有时候也是你想多了
: 人事处规定也不是针对一个人的
: ...................
--
FROM 111.203.22.*
嗯 是的
【 在 zhaicl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去想这些控制不了的事情,把精力放在工作上,真做好了没人挡得住你。
: 来自 Redmi K30
--
FROM 111.203.22.*
嗯,是的,存在的 司空见惯的,不见得就是合理的。我们既然受过高等教育,又跟自身利益相关,去思考一个更合理的评审方式,是很自然的一个事情。很多更好的方式,是斗争来或去争取的结果。有的老师说,你获了诺贝尔奖打他们脸,做的好谁都挡不住,这没错。但大可不必非要做到这步,才评上职称。在到达一个合理的层次上就可以评上了,因为科研生涯也是分春秋冬夏。本该进入下一个季节,乱了季节,对科研人员也是一种伤害。我也不说看票数了,这是表明我在质疑他们。也许还有更好的方式或渠道去改进这件事情。
【 在 addadd 的大作中提到: 】
: 续前面。
: 现在,好像在讨论根据论文项目的基本客观条件,设置基本附加票数,等同评委票,但具体怎么操作没公布。这个就是因为 之前某些领导只要够门槛,票数就明显多。还有人比如文章十几篇,但项目一般,专家就说他项目不行。项目多,文章只够门槛的,专家就说他文章不行。怎么都有理由不投你。
: 另外,我还建议引入专家淘汰制,对于某些专家投票结果明显与最终结果不同的,淘汰掉。当然只是希望。
: ...................
--
FROM 111.203.22.*
这领导境界太低了。知识分子界还是蛮生物多样性的。
【 在 siluhuayu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干垃圾事就不这么说。 就因为这个同事平常比较直话直说,得罪了大领导,大领导领
: 导下这个委员会就一票不给人家。
: 知识分子的良心呢
: ...................
--
FROM 111.203.22.*
你说的这次的经历,人的主观因素左右太多了。
【 在 catti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会封杀你,只是大家会觉得你可爱,还是个学生,没学会转变角色。。。
: 说实话,你这种心态的人很多很多,我曾经也是,甚至绝大多数人曾经都是,包括这些评审专家,所以大家不会封杀你,更多的会是同情吧。
: 我单位是不会告知票数的,但是可以通过参与投票的老师了解到。我们一般会投两轮,7个专家,得到5票才能通过,第一轮如果得5票的超过了指标数,就由高到低排一下出结果,不然,还要投第二轮,在低于5票的人里边重新在投票,这时候引导就特别重要了。我第一次评时,就是得了4票,参与第二轮投票,和另一个也是4票的竞争,结果有人引导了一下,投我的只剩下两个人了,这俩人一个是我本科学校我们系的老师,一个是我博导的同学,算校外专家,也不怕得罪谁坚持投了我,无奈也只有两票。
: ...................
--
FROM 111.203.22.*
版上的一些回复,让我觉得中国科研文化氛围真的不是很乐观。不知在中美竞争中能否胜出。知行合一做到太难了。忍受适应的居多。即使中国最有文化的群体也是如此,没有本质不同。
【 在 hitfmDJ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是的,存在的 司空见惯的,不见得就是合理的。我们既然受过高等教育,又跟自身利益相关,去思考一个更合理的评审方式,是很自然的一个事情。很多更好的方式,是斗争来或去争取的结果。有的老师说,你获了诺贝尔奖打他们脸,做的好谁都挡不住,这没错。但大可不必非要做到这步,才评上职称。在到达一个合理的层次上就可以评上了,因为科研生涯也是分春秋冬夏。本该进入下一个季节,乱了季节,对科研人员也是一种伤害。我也不说看票数了,这是表明我在质疑他们。也许还有更好的方式或渠道去改进这件事情。
--
FROM 111.203.22.*
从这件事上看出,中国科研界所需要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还远远不够。
【 在 hitfmDJ 的大作中提到: 】
: 版上的一些回复,让我觉得中国科研文化氛围真的不是很乐观。不知在中美竞争中能否胜出。知行合一做到太难了。忍受适应的居多。即使中国最有文化的群体也是如此,没有本质不同。
--
FROM 111.203.22.*
您查过吗?最终结果是票数决定吗?票数最高者入选?
【 在 babu2015 的大作中提到: 】
: 查得了几票是可以的,有文字记录。
--
FROM 111.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