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经验贴]成功拒绝额外的教学任务
看了楼上各位的讨论,作为一个文科基础课青椒也来说两句。lz包括楼上很多人都为推掉课而高兴,难道少上课真的体现了教师的价值吗?教师的本职工作难道不是教书育人,或者说教书育人在发论文面前就这么没有意义吗?我只是讲师,但是当副系主任,帮助负责全校的某门文科基础课。在位几年,对这门每个学生都要上两三学期的基础类课程的制度设计,做了不小的调整,改变了一些原先不合理的情况,自己感觉很自豪,虽然接下来也就不做了。不仅如此,自己还把最难的一些课程(这门课也细分了很多具体课程)挑上了,也间接地带动了其它一些老师上一些这类比较难的课。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一些老师,包括本系本院学术最厉害的某些老师,上课永远是上最简单的、不用备课的一些课,照本宣科,上完课了事,发论文、评职称固然是很快,但对学生又有什么贡献呢?这类老师还有一些工作,就是帮忙做全院的科研规划,开什么新课,搞什么教学创新,设计了一堆课,自己一门都不上,全都推给别人。这种教师除了实现了自己的所谓人生价值,又给学生带来了什么?除此之外,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其实不是没有可以做的,关键看你怎么做,用什么态度来做。自己上基础课、人文类的课,就很喜欢研究一下建国初17年间的教育史,这种论文立场基本上是批判性的,虽然不讨喜,但是看到现在又在走回头路,回到17年,自己觉得还是有意义的,不管是人文关怀还是现实意义。
【 在 abaq 的大作中提到: 】
: 上午教学管理室主任来电,说今年轮到我上重修班,说了一大堆背景。我想如果真的是轮流来,也不好推辞,就表明态度:服从安排。
: 放下电话,立刻觉得不对。现有的教学工作量已经远超合同要求学时。怎么又突然来这么一出?多年前说取消这种重修班,都是跟下一级一起上的。
: 关键是这个重修班学时很多,68学时。我立刻在群里开干,见附件。当然教研室主任一开始根本不回复,我立刻打电话表明态度,他说再跟学院沟通。沟通的结果就是取消重修班。
: ...................
--
FROM 183.192.138.*
不是具体评论楼主的工作量多少的问题,只是讨论一种现象风气。反过来看,项目论文是不是多了不好呢,帽子票子呢?多了是不是也会吃撑?制度设计固然有弊病,知识人教师本身的投机性是不是也是原因之一呢?能拿六万八课酬,lz是不是也会觉得吃撑了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在 gtgtj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需要吃饭但不是吃越多越好,上课也是
: :
--
FROM 183.192.138.*
首先说一点,我们是教学大院大系,跟你们不一样。你说的300课时量,远低于我们学院90%以上老师的最低工作量。其次,我自己作为系部负责人,上的课比绝大部分本系老师是多的,多的时候多100多,上500是不稀奇的事。最主要的是上课的难度和质量,难上的课、对学生有价值的课,是自己设计出来的,自己挑上了,不然凭什么说服其他老师啊。我们多上课是有100出头的课时费的,其它就没有,但多出的课酬在总收入比例中、在房价面前,什么都不是;至于评职称,也是唯论文论。
我自己对当代高教史有兴趣,看过不少文献。可以说,制度设计的问题是永远存在的,从五十年代到现在。而知识分子,老中青三代人,大都是能掌握制度的特点(好处也罢、弊病也罢),来实现投机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
【 在 abaq 的大作中提到: 】
: 领导如果带头多上课,我们普通老师肯定无怨言。现实情况是绝大部分领导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自己上满68学时/年,绝不多干。那凭什么普通老师上。
: 另外一点,多上课不给钱。比如我刚开始几年,各种烂课,高达200学时/年,上废了。还是年薪制,一毛钱不多。评职称也不优先,因为我走教学科研岗,教学达标就行,主要看文章,nsfc。搞毛呢?大家都是傻瓜吗?
: 你现在是领导,如果你上满300学时/年,带头干,那你是对的。否则免谈。
: ...................
--
FROM 183.19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