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个年龄段超过数学国集标准的人肯定不只60,但不代表所有人都能够兑现这个标准,不管是参与还是没参与,总有用成功有人失败,因为数量就是定值60,哪一年高于这个天赋参与的人多了,哪一年参与的少了,下一级别的兑现了,就归结于运气吧。
但是这个天赋人数比例是固定的,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培养,搞不了就是搞不了,百米想进11s,进10s,就是狂练,也是大比例的人一辈子做不到的,数学竞赛也一样,个体间差距很大,这是事实,你没在这个环境里,否则你也能看的清楚,有些人就是天赋高,当然也是在一定难度范围内,下一个难度,依然是剩下的人里再次筛选。
比如喆哥最后能到什么水平,都得看能否兑现,他可以4年级一年之内从高联初学到北京初高中生年龄段第五,换个人还真做不到,邓乐言也不行,但是到了cmo,imo,喆哥到底还行不行,都是未知的,目前来说,他现在的年龄还不具备达到邓乐言高一的高度,还有段路要走。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性价比,而且成长过程中一直有人走偏,考题是根据现实情况设置的,可以控制分段,人本身只是重要因素之一。
: 人的先天智力,在自然繁衍的基础上,不会出现过低的组合,假如南北各出了1个类同的特例,那么这种基因效应就是大量存在的,如果是稀少的,那么这两个类同特例同时出现(或万年出现一次类同)的几率组合 有可能比我们观测到的宇宙星系都大,何况还是几十人的选拔?顶牛频频出现,说明的是环境出现了变化,人其实没变,类同的基因组合是大量存在的。更难的是兑现这种潜在能力,同样的环境,数量基数是最大的力量。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114.244.128.*
FROM 114.24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