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
1,幼儿绘本情感逻辑过多,“情感”逐渐更大程度的成为因果之“因”。
2,绘本多是论点逻辑下沉为基础逻辑了,为了宣扬“好的”品质、“好的”规范而构建的体系,属于目标成果引导性逻辑,这种逻辑构建形式就不对,西方普及性的人文社论基本都是这种逻辑构建形式,脱离本源,自行塑造原因及依据,西方的成年人社论文章达到了无法忍受的逻辑霸权展现,但你也没办法,人家资历高嘴巴大。
其实真不如我们传统的“两小儿辩日”,只陈述,我们传统的文章更像物理,不同的参照物,不同的结论。
3,老子所说“天地不仁...圣人不仁...”才是基础的底层逻辑,老子阐述了“道”(自然)的逻辑,这是“根”,接着老子阐述了“德”的逻辑,“德”就是人循道而行,是人之“道”,道德经就是一个极其严谨的逻辑体系。
...随意说说,绘本多是目标引导的人之逻辑,绘本论点会逐渐替换幼儿的思考,成为底层判据,逐渐让孩子成为传声筒,只会罗列书本的论点,不知算不算“洗脑”,两小儿辩日就不洗,自己琢磨吧...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后一句话没看明白,麻烦展开说一下,另外举例啥样的是涉及逻辑引导的绘本
--
FROM 114.25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