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来做个高中物理题
方法很好,不过我有个疑问:墙壁的力是在这一瞬间才消失的,此前左球一直受支持力
,其分量削弱了重力且不断变化,使得左球绕右球做变速运动(以右球为参照系),这
种情况a=v^2/R的公式能用吗?v是靠时间积累才形成的,并非只靠重力分量作用,左球
也并非处于一种平衡的匀速圆周运动啊。
【 在 superant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说的整体法,我来个受力分析法:
: [upload=1][/upload]
--
FROM 223.71.76.*
有道理,看了后面理论力学那位的解法就更明白了
【 在 laofu 的大作中提到: 】
: 受力分析哪里弄错了吧,左边小球受到的墙面压力不但与位置有关,而且与初始位置有关,但你的加速度方程与初始位置没有关系。
: 而且,虽然沿杆方向,两端的速度相同,但在杆有转动的情况下,两端加速度多半是不同的。
: 沿杆的加速度=“沿杆方向速度变化量”在杆向上的分量 + “垂直杆方向速度变化量”在杆向上的分量
: ...................
--
FROM 124.64.17.*
确实,我原以为轻杆两端加速度一样
【 在 superant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杆有转动,杆两端的加速度沿着杆方向的分量是不相同的。
: 一定有个差值,差值刚好等于向心加速度。
:
--
FROM 124.64.17.*
向心力公式的成立,不需要匀速圆周运动。
向心力公式的来源,是速度v对时间求导得到。
v是矢量,包含大小*方向,求导之后是(大小的导数*方向)+ (方向的导数*大小)
大小的导数就是速率的变化,也就是切线方向的加速度。
方向的导数稍微麻烦一点,dt时间内运动了v*dt的距离,切线方向变化了v*dt/r这么大的弧度。再除以dt就是v/r,r为曲率半径。再乘以v就是v^2/r
这本质是个数学问题--->向量的导数是什么,怎么表示
【 在 dearii 的大作中提到: 】
: 方法很好,不过我有个疑问:墙壁的力是在这一瞬间才消失的,此前左球一直受支持力
: ,其分量削弱了重力且不断变化,使得左球绕右球做变速运动(以右球为参照系),这
: 种情况a=v^2/R的公式能用吗?v是靠时间积累才形成的,并非只靠重力分量作用,左球
: ...................
--
修改:superant011 FROM 111.202.125.*
FROM 111.202.125.*
学过刚体平面运动你就会知道杆两端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了
【 在 outh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确实,我原以为轻杆两端加速度一样
: :
--
FROM 117.91.79.*
涉及到转动的话,对矢量求导就会不一样
【 在 superant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向心力公式的成立,不需要匀速圆周运动。
: 向心力公式的来源,是速度v对时间求导得到。
: v是矢量,包含大小*方向,求导之后是(大小的导数*方向)+ (方向的导数*大小)
: ...................

--
FROM 117.91.79.*
嗯嗯,只学过大物,还基本忘了,四大力学都没学过
【 在 shrine08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过刚体平面运动你就会知道杆两端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了
--
FROM 124.64.17.*
后来反应过来了
【 在 laofu 的大作中提到: 】
:
: 高中学导数了。
: 不过,即使没学过导数,这道题也可以用老高中课本上导出向心加速度的办法来导出两个端点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
: [upload][/upload]
: --
: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XS Max」
--
FROM 119.130.130.*
后来反应过来了可以直接用力学的方法解决啊
【 在 laofu 的大作中提到: 】
:
: 高中学导数了。
: 不过,即使没学过导数,这道题也可以用老高中课本上导出向心加速度的办法来导出两个端点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
: [upload][/upload]
: --
: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XS Max」
--
FROM 119.130.130.*
后来反应过来了可以直接用力学的方法解决啊DG=H‘E怎么得出来的?
【 在 laofu 的大作中提到: 】
:
: 高中学导数了。
: 不过,即使没学过导数,这道题也可以用老高中课本上导出向心加速度的办法来导出两个端点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
: [upload][/upload]
: --
: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XS Max」
--
FROM 119.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