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家长会后,对1+3犹豫了
1,目前没有凑一块儿,家长都希望能凑一块儿,因为参加中考的调离班级,进了新人,实际反而分散了。
2,有部分高中课程在尝试贯通,例如物理,还有化学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提前衔接初中相关知识,但我们竞赛班的学生都不知道上了衔接,因为正常课堂不讲,利用我们竞赛班上课时开讲。而数竞班和信竞班学生的综合成绩全在第一梯队,这部分学生听不到衔接课。由此怀疑教学计划不严谨。
我个人对数理不太关心,数学竞赛课可以覆盖高中数学,物理只要理解了,娃的解题能力强。我挺关心化学的,希望通过初高贯通锤炼化学基础(不是简单地提前学)。感觉学校还停留在初中思维,重视中考成绩,初中部牢牢的抓在手里。第一梯队的绝大部分同学都在抱怨作业多,我娃也大部分作业都做了,利用竞赛的理由赖掉一点,课内时间还是浪费不小的。
慢慢来吧,双向磨合。
【 在 hfyx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学生情况,如果是把成绩好的凑一块儿,就行。
: 其它都是次要因素,而且,其它配套资源都是跟着走的,不必过虑。
:
--
FROM 221.223.198.*
我们一、二班是点招生源,同时也是重点班,一、二班少部分选了中考路线,剩下的全部签了1+3
另外平行班一部分1+3,外校招收33人1+3
现在一、二、三班均为1+3,共110人,有部分学生是被说服签1+3的,他们家长说会合并一个最强的班级,结果没有,反而插花了
【 在 shuang99 的大作中提到: 】
: 1是没办法的事吧
: 参加中考的 人家几乎肯定会去别的高中
: 现在剩下的加新进的就是将来直升班的水平了吧
: ...................
--
FROM 221.223.198.*
事实是我接触到的同学家长都希望早些打基础,不过我接触的家长不多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怎么说。。。有一部分学生不挑剔顺序
: 先学后学,早学晚学
: 最后学完了都是通
--
FROM 221.223.198.*
就着1+3正好重新分班,组一个最好的,3个1+3班可以滚动更新啊,这么做应该挺普遍的吧
【 在 shuang99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过话说回来
: 如果不到两个班凑一个班
: 剩下的被踢出 也挺郁闷的
: ...................
--
FROM 221.223.198.*
解析几何得先学完函数曲线吧
我觉得平几能有助于思维组建,找辅助线就是思维构建的过程,但实际没人走这条路径,都是经验+试验,
再学一些构建模型就齐活了,很少有人从纯思维链条次序去锁定需要的辅助路线而画出辅助线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实用角度来说中学平几的常见计算和证明都可以用解析几何搞定吧
: 数学家教给的建议是甩开几何直接拉到微积分
: 我目前正在这样做
: ...................
--
FROM 221.223.198.*
其实很多人都互换了,虽然都知道按什么原则分的班,也不至于太尴尬。
现在的分班,也有原一、二班的和外校新招的组班,外校新招的也共有十来人分别插进一、二班,给人感觉就是平行分班呗,但又不完全是,原班的一部分同学没动。
【 在 shuang99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过话说回来
: 如果不到两个班凑一个班
: 剩下的被踢出 也挺郁闷的
: ...................
--
FROM 221.223.198.*
我娃以后在合适的时间段会再去学几何,如果为高考就不需要了,他几何在课内算相对强的,有时会卡壳,稍微倾斜些精力就能解决,数学课不怎么听了,唯一数学老师允许他不听课,自便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尽量学纯几何法,掌握计算法的几个手段保底,迫不得已时或者有些题一看就适合时使用,用的最多的是复数法,计算法解平几绝大多数理论都可做,但有些用计算法相当于加大难度,人去算会很炸裂,解析解平几高联基本不会拿来用的。
--
FROM 221.223.198.*
我曾建议竞赛老师集中给我们把一试收了,老师没采纳。
我们这届走中考路线退出2人,现在只有3人学竞赛,高一那届有五六人学,竞赛老师还是高中的任课老师,我们现在是东学学、西学学,一试二试都学学,如果想深化某个板块,只能自己安排,说学业不紧张吧,其实又没啥多余时间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参与竞赛,就学二试,平几是二试入门的
: 只想高联帮助校内,那没必要学不考的模块,二试都可以不学了,把一试练透,就有帮助,一试里解析和立体都有。
--
FROM 221.223.198.*
谢谢!很幸运,我娃竞争心态一直在,不急迫也不放弃,不管结果怎样,我是欣赏自家娃的。
娃还没有表现出确定的突出能力,我期望娃高一能展现。
如果娃真有持续的能力,高一也就看得到,在本校也能展现(开帖表示的担心也有一些);如果没有,去最好的学校他也立不起来,至于些许提升,也不一定是必争的,留有余地而游刃有余可能更从容。
【 在 i90 的大作中提到: 】
: 家长不错,孩子也不错。我给提个思路,看看是否可行。
: 既然想走高联路线,那最应该做的是尝试科特方式进头部学校。北京搞竞赛的学校不多,海淀几所,西城和东城也有。
: 而且科特可以报多所学校,优秀的孩子拿到几个offer都正常。
: ...................
--
FROM 221.223.198.*
我也去了解下1+3签定后是否还有路径
也有认识的家长自家长会之后,表达些许不满意与担忧...
我就说“你已经签了,还能变吗?”,他们也说不出啥来,可能签定了就定了,不过再多了解了解总是好的。
【 在 nisus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有机会真可以试试跨区外考.
: 我最近在研究数学卷子
: 发现有些重点高中哪怕不玩竞赛
: ...................
--
FROM 221.22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