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家长会后,对1+3犹豫了
总分分布已经说明问题了,去年12高考成绩可以,选科不可能是主导原因,赋分制这么多年了,不能认为24年高考就没人考虑选科了。
【 在 howard2conni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选课赋分科目的百分比,不是总分。据同事的媳妇(她带去年12中毕业班)讲,去年12中高考成绩理想,主要是新校长重视选科,给孩子科学指导,相对避开了海淀理化优势娃。我比较认同她的说法。我们西城孩子选科,很多也是这个思路
--
FROM 221.223.198.*
数理必选,只能避开1科,不能理科生选历史吧
【 在 huaerkai 的大作中提到: 】
: 选什么科能避开海淀数理牛蛙?
--
FROM 221.223.198.*
海淀的牛被夸大了,以至于整体都认为自己牛了
我同学的孩子,小强高一,小升初前争点招名额,在家1V1补习数学,我带娃正好在家里玩,我娃5年级,被邀请去旁听,过来一会儿自己出来听我们聊天,大家都以为他听不懂...事后娃对我说“简单,看几眼结果就出来了,老师还不停地讲”,同学孩子初中小强校,区排大概1000名,高中小强集团校本校上课。
我邻居娃也是今年高一,进了小强高中,邻居问我家小娃在丰台区排多少名?我说进了100名。邻居说她娃进小强高中了,如果在丰台稳进前50名。我去,在这圈我呢,就是你娃比我娃强呗!我问了分数,上网一查,海淀区排两千大几百名,我想“海淀哪来的自信?两千几百名稳进丰台前50名”
【 在 howard2conni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师对头部孩子悉心关怀指导如何科学选科(同时也适当冲冲KPI),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
FROM 221.223.198.*
现算的,25年高考650+有3260人,全市7万多考生,不就是5%左右嘛(刚dp一下,是4.1%)
丰台3千多考生,大几十个650+,不就是2%左右嘛
海淀1600+个650+,1万七千多考生,就是9%左右啊
【 在 nanoL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数据哪来的,我记得说是海淀的名次乘以2是市排,丰台乘以10差不多是市排,这是中高分段。高分段差别更悬殊一些,不能按系数算。
--
修改:scubawh FROM 221.223.198.*
FROM 221.223.198.*
丰台不是自然生源,好点的都往海淀、西城跑
我娃小学班级人数由30+逐渐减少到20-,我班唯一考300的就去海淀了,优质生源都跑了
【 在 gsyou77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比例差距还挺大的
--
FROM 221.223.198.*
大师是展示思想,而不是洗脑
能被洗脑的终究逃不了被洗,不被大师洗,就被混混洗
【 在 jellyfish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老师太有内涵家长们一样担心的,怕孩子被洗脑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21.223.198.*
当平几模型化,就失去了思维摸索的功能,而变成了套用试验,而随着考核的丰富性提升,又无法阻止思维与试验的此消彼长,其实就进展为累活了。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据说现在高考或者中考不考平几的内容了,我不太清楚这里面的考量,一种说法就是平几已经是过时的不利于今后非欧几何的学习?
--
FROM 221.223.198.*
射影几何是啥?
【 在 o00000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了射影几何,平面几何的很多fancy的定理一下就成了显而易见的推论了。
:
:
--
FROM 221.223.198.*
其实小奥的几何也可以甩开模型,而进行思维启发式的学习...我娃小奥时有段跨级跳档,正好错过了几何的学习,所以小奥的几种几何模型我娃是不熟悉的...初中奥数也有几何,好像也没有涉及各种模型...
随着考核试题的丰富,这些模型就慢慢被研究并实用了,不是针对奥数的,就是针对课内几何的。几何也很难出题了,出难题就推动研究模型,不研究模型也做不出,这就必定偏离原本的考核意图。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平几模型化,那只是小奥学习中的一点儿小技巧,因为多数孩子思维还没达到能系统学习平几的地步
: 初中以后的平几学习,那才是扎扎实实地训练,老师会严格要求孩子们放弃小奥那种平几的习惯,课堂讲解也绝不是模型这些
--
FROM 221.223.198.*
有意思
【 在 o00000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问了一下 度娘
:
: 射影几何,是研究图形的射影性质,即它们经过射影变换后,依然保持不变的图形性质的几何学分支学科。也叫投影几何学,在经典几何学中,射影几何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通过它可以把其他一些几何学联系起来。
--
FROM 221.22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