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家长会后,对1+3犹豫了
还能咋样,除非中考轻松愉快,否则没必要折腾了,你们那区去处也不多,早该数学上强度,试试能不能借力升学。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
: 1,教研组对1+3没有成熟的教研计划,只是个壳
: 2,家长做了份匿名统计,统计1+3家长的诉求与疑问,学校未做有效答复,利用家长会做了官样文章式说明,并未与高考关联
: ...................
--
FROM 39.156.194.*
大概率是散装抢其他散装的名额,轮流做散装之主
集中的依然集中,总是那几个学校。
【 在 nanoLi 的大作中提到:
: 几万个太夸张了吧。未来的趋势是散装的越来越多,亦庄实验200人有没有,每年保持在5,6个清北,这次丰台钱学森也6个清北,1百多号人吧。首先直升牛蛙留下了一部分,各区教研紧跟西海,差距会越来越小。不过我也好奇这些散装的是如何冲破西海学霸大军闯进清北的,好像貌似是个不可能的事情。
--
FROM 114.246.238.*
中考还考吧,感觉降低难度,降低试卷批阅,避免做法太多有评分争议等可能更大些。
几何对一些不太适合的人群确实有点难为了。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据说现在高考或者中考不考平几的内容了,我不太清楚这里面的考量,一种说法感觉是为了就是平几已经是过时的不利于今后非欧几何的学习?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39.156.194.*
FROM 39.156.194.*
题出难了,大部分人都过不了
比如高联里,几何放4,能做出几何题的会巨减
大部分年份几何总出现在1和2的位置上,就是尽量要有区分度,结果成了4个模块里最容易突破的,当然也只适合学竞赛的,所有人都去学,大部分都是0分
纯几做法,确实存在看出来就看出来了,看不出来一直卡着也难做出来。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平几的关都过不了的话,感觉就不太适合读理工科了
--
FROM 39.156.194.*
高联考平几,我觉得道理是一样的,中高考的人可能平几的区分度容易简单粗暴。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出卷子是个高难度的活儿,那肯定要考虑基本符合考生群体的正态分布,不然题目就出失败了
: 竞赛和中高考出题还不是一个路子的,考虑的不一样
--
FROM 39.156.194.*
那可能教学上也要控制,包括学生学习到什么难度都得控制好,跟减负可能还有关。
就看中考的几何题,就已经让绝大部分头大了,但是那种难度对另一小部分来说都是秒杀的难度。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高考我觉得不会,把分值控制一下多几个小问之类的分散下分数
: 高联不一样,就那几道题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39.156.194.*
FROM 39.156.194.*
有位数竞生,跟教练叫板,所有几何他都可以用解析,最后学了三年没进省队。
据说高联出题验题的,选题时都有测试,在短时间内可无脑算的题都未必会选。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实用角度来说中学平几的常见计算和证明都可以用解析几何搞定吧
: 数学家教给的建议是甩开几何直接拉到微积分
: 我目前正在这样做
: ...................
--
FROM 39.156.194.*
数竞生考几何一般会结合计算量和时间来选择要不要算。
纯几很快做出来更有利整场考试,算就意味着1小时基本没了,前提中途还别算错。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挺好的,互相筛选
--
FROM 39.156.194.*
尽量学纯几何法,掌握计算法的几个手段保底,迫不得已时或者有些题一看就适合时使用,用的最多的是复数法,计算法解平几绝大多数理论都可做,但有些用计算法相当于加大难度,人去算会很炸裂,解析解平几高联基本不会拿来用的。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解析几何得先学完函数曲线吧
: 我觉得平几能有助于思维组建,找辅助线就是思维构建的过程,但实际没人走这条路径,都是经验+试验,
: 再学一些构建模型就齐活了,很少有人从纯思维链条次序去锁定需要的辅助路线而画出辅助线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114.246.238.*
FROM 114.246.238.*
想参与竞赛,就学二试,平几是二试入门的
只想高联帮助校内,那没必要学不考的模块,二试都可以不学了,把一试练透,就有帮助,一试里解析和立体都有。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娃以后在合适的时间段会再去学几何,如果为高考就不需要了,他几何在课内算相对强的,有时会卡壳,稍微倾斜些精力就能解决,数学课不怎么听了,唯一数学老师允许他不听课,自便
--
FROM 114.24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