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讨论]小红薯上刷到一个数竞省二,化竞省二,物竞省三
还是得看省份或者分数,数之谜(数竞生聚集地)上的一个活跃用户,小朋友高中三年进了数物信三个省队,但仔细看分数,省队线比一些省份省一线都低很多,甚至接近省二线。
往年宣传那种参加竞赛考试的高考状元或者高分的,在竞赛弱省能进省队,在中间省份能拿省一。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114.246.239.*
FROM 114.246.239.*
感觉更多跟获奖名额有关,政策其实变化也没多大
以前的省队10几个人,省一可能都是当年的第10名,现在的省队几十人。正式考试的题难度比平时低,差距就没有那么大,爆冷的也多,但实际上,一个强省平时模拟水平前10的,比后面的确实水平要高,从强弱比例上看,每年都差不多,不会是经过大家努力拼搏,然后水平都差不多的情况,现在一些省队里弱的大部分也就是以前的省一。
【 在 hfyx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获奖名额太多了,稍微学学打个酱油就有省三、再用点心能搞定半道大题就能省二,基本算是业余爱好了。
: 不是想象中的竞赛概念,大家都经过奋勇拼搏,然后有的的三,有的二,有的一。
: 现在竞赛政策严苛,没啥收益,只有最上面那点选手才正经拼。
: ...................
--
FROM 114.246.239.*
太理想化了,碰不碰都不会改变结果,不会是假如我没怎么样,我就能如何。
省队并没有那么难,非打酱油的方式学还进不了省队的人没几个,很不理解这些人坚持的理由,让他们去学校内,也大概率没多大突破。
另外初中碰竞赛,一般都是好的方面,别管是行还是不行,比打游戏,比为了中考多得几分刷题,强太多。前提条件都是自愿,有兴趣的学。
【 在 ptco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对于这些最终不能进省队的牛娃来说,如果从一开始就不碰竞赛,结果可能会更好。
: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114.246.239.*
FROM 114.246.239.*
实践了再说,否则都是想的
【 在 ptc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一种还没有碰到南墙的竞赛生家长的典型思维
: 认为学竞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就算竞赛不成功也会对综合有帮助。
: 其实就是一种不够理智的自我安慰
: ...................
--
FROM 114.246.239.*
看看去年西城那个考中科大的,新高二,初中学了数学竞赛,高考140+,早早就放弃了继续坚持,没进省队,有什么影响?不学连140+或许都拿不到。
再看看去年某个国集,综合不爱学,180人年排都100+了,结果还没到高中就保送了。
本就是不同的人不同的舒适区,非要觉得因为什么耽误了什么,哪能都是这样的情况,实际是就是想多了,到不了那个水平,换个方向也未必。
【 在 ptc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一种还没有碰到南墙的竞赛生家长的典型思维
: 认为学竞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就算竞赛不成功也会对综合有帮助。
: 其实就是一种不够理智的自我安慰
: ...................
--
FROM 114.246.239.*
都是打酱油的学法,上去宣传,死犟的人不多。
那些进了省队进top2无果的人相对还多点,但这种是有天赋要求的。
【 在 ptco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很多经过实践后发的总结
: 水木上不多见,小红书上很多,既有家长的也有学生自己的,教训是很惨痛的
:
--
FROM 114.246.239.*
都是传的消息,再说大清除了姚班本来也不太喜欢竞赛生,姚班有影响,学校愿意谁也没办法,不看好这个传说。
对去隔壁并没什么影响。
【 在 ptco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新政策,竞赛保送选手入学后的专业从原来的竞赛科目“相关专业”变更为“相对应的基础学科专业”,一词之差也提现了政策的导向。家长们要保存清醒。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114.246.239.*
FROM 114.246.239.*
其实每年各省都得有竞赛升学的,比如某竞赛弱省的破格强基录取者,实际都只是银牌,那进省队也容易,结合高考分数就进了,而不是必须要金牌,然后哪个省有去哪招。
【 在 dapao244 的大作中提到: 】
: 双省队的即使进不了国集,
: 也是抢着要的对象.
: 哈哈哈
--
FROM 114.246.239.*
数学竞赛个体差距明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对自我的认知,跟家长其实没一点关系,真正拼的都有某次进省队实力,剩下的自己不退,学校也不给机会拼。
真正炮灰是强省进了省队,但没办法借此升学的人,刨去每年省队里重复的人,其实每届炮灰并不多,学生和家长自己就打退堂鼓了,而且国集之外的升学优惠涉及人数并不少,是国集的几倍。
【 在 hfyx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30个省队,排30-50的要不要拼,其实就是这些娃有这个问题。不拼不甘心,都这个水平了不拼竞赛,六年会很无聊的。
: 50-100的,弱省一强省二,目标定位明显不一样了,力度也不一样,不会到拼的程度。
: 100以后的,业余爱好,投入有限就没有亏吃。
: ...................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114.246.239.*
FROM 114.246.239.*
只看奖项,看不出来累不累,比如有些省份省一才68分,省队也就过100,这种估计不累,学学一试都能进省队,比如喆哥学一试,听完一遍做完例题和作业,就差不多112了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哪有由己推人,也见过一些用大量时间学习还觉得不累的,我只是发表一般性的看法。
: 还有很多人把边边角角的时间都利用了,我就觉得很累,身体累心累,但不少人还说轻松,累也是因人而异
--
FROM 114.24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