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高中了,成绩直线下滑。
确实,提供一个思路让娃自己操作就行了。
前段时间接娃放学路上,就问娃最近有啥疑惑啊?
娃说刚上的物理课,觉得奇怪。
问题是“恒定电压闭路中,有唯一滑动变阻器,滑动电阻电压恒定”娃觉得奇怪。
我给娃举了个类比“电压是相对值,就像瀑布高低点是固定的,势差就固定;滑动电阻就类似改变瀑布的宽度,势差不变,变的是流量,也就是电压不变电流变了;如果再串联一个电阻器,就类似给瀑布设置了阶梯分段,势差也就分段了,也就是电压分段了,阻力大小比就类似势差比”
娃立马就明白了,题目再怎么变,也就是一个数学分析的问题了,我们不需要做题,只讨论思路就行。
【 在 ddd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怎么是纸上谈兵呢,我娃已经高二了,经常帮她理清思路分析问题
:
--
FROM 114.254.174.*
提供不了那么多,孩子会自己拓展思考的
我们学习知识时,就是在学习前人解释现象的一种构造,我们得建立自己的理解模型,模型的继续完善及深入或推翻都是孩子自己的事了,但我们总得让孩子更快地理解现有的知识结构,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拓展或推翻或另起炉灶...等等
完全自己去摸索,时间哪里够用呢?
更早,物理老师提供一个倒圆锥容器从顶部注水,水延壁往朝下的大口流出,容器内部可以倒着吸住乒乓球...我和娃就构建这个的理解模型,进而得出我们自己的理解模型,而非老师想展示的流体压力小的结果。我们得出的推理是形成了空气的压力差而吸住乒乓球,如果在真空,这个实验是做不成的。如果要验证流体的特性,应该在完全的水体环境中,制造侧壁水流而吸住球体,本质是因拉扯而形成的不同空间变形而产生的压力差...例如这些,先不管是否科学,参与孩子构建一种思维方式,本身就是思维的训练而不仅是记忆科学的结论...
这类讨论还是很少的,如果学校学习都是这种探讨式教授知识,效果会非常好,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创造性,这种引导的是思考的探索。
【 在 dapao244 的大作中提到: 】
: 凡是让家长提供思路的,
: 孩子创新性有点哪个啥,
: 自己搜索找思路,
: ...................
--
FROM 114.254.174.*
所有单个问题的讨论,都是设定理想条件,不然都没法学了
【 在 ywuqi 的大作中提到: 】
:
: 电源电动势恒定,但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会变,因为电源有内阻
--
FROM 114.25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