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请问过来人,什么时候能看出娃大概能读什么样的大学的?
远远不够,每年起码得选出50万,全产业链从顶端到一般工程师都要逐步置换成高手。
中国实际上是1V所有,要尽快完成全面置换提升,不断提升发展速度,拉出西方数个代差,重塑世界。
【 在 nanoL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有五大科学科竞赛和强基了,还有美术联考去各种985.我觉得已经够了。
: 可能每年选出这小几百个也够国家用了,其他再多选出个一万两万,可能本身和其他人区别也没那么大。
--
FROM 114.254.174.*
有,一模考630+的,高考560
【 在 corn2004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有低99分的啊,哎
: :
--
FROM 114.254.174.*
国家选拔过程中,过度损耗了绝大多数(大于99%)人的精力,现状看选拔的人才够用,实际是不够的,缺人还是很严重。我们要做到任何一个行业的顶尖技术以下部分只要出现就能迅速复制并吃透,这需要大量中层工程师来支撑,有了这个支撑,顶尖科研人员也会有更大的空间与成就,底部人员科技突破也会占据相当的比重。
要做就做到碾压全球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手段匹配目的
: 国家现在要的是两种
: 一是精英
: ...................
--
FROM 114.254.174.*
竞赛生这类就是典型的基础扎实,认识到基础的重要性也是来自对竞赛生的思考。
学习表面是学习知识,其实基础是淬炼能力,这就是基础
【 在 blueshell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太理解你说的基础扎实指什么,我觉得提升多的关键是智商到位+之前没学(或者学得少)
: 最近的例子,刘严宽50天提升一百多分
: 竞赛生群体里,一年提300分也不少见。我认识的一个女孩,8月回归综合,高三开学考,数学70多,语文90多,10月月考这两门都上120了。外地停课狠,从军训开始就没上过一天课。
: ...................
--
FROM 114.254.174.*
举个例子吧
例如复杂的多元比例关系,从小学就接触到,很多人进行的是知识记忆类学习,并没有深度思考淬炼,以至于后继所有设计比例的知识及计算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厘清...而进行了更深入拓展思考的人,每一段后继相关联学习都是快速的,只是追加知识量的问题,需要更深入思考的量也能延续。
这种基础能力有很多种类,学习方法不对,后期可能难以为继,所以我们其实不能断定学习不好的人都是智商不够,也有可能在选择思维方向的时候恰好走了岔路而惯性出不来了...这也是名师能化腐朽为传奇的操作空间,人的各种属性上下交错混淆的空间很大很大。
【 在 blueshell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太理解你说的基础扎实指什么,我觉得提升多的关键是智商到位+之前没学(或者学得少)
: 最近的例子,刘严宽50天提升一百多分
: 竞赛生群体里,一年提300分也不少见。我认识的一个女孩,8月回归综合,高三开学考,数学70多,语文90多,10月月考这两门都上120了。外地停课狠,从军训开始就没上过一天课。
: ...................
--
FROM 114.254.174.*
所以说,985其实挺难的,对基础素质要求高
【 在 shiningway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可以换个角度看,一个人能有其二就是优质选手了,一般不太会全有
: 智商高的,自驱的必要性就不太大,智商一般的,需要自律自驱来补充
: 一个人不太可能啥都有
--
FROM 114.254.174.*
不能确定个体结果,但对整体来说,可以圈定大致范围
【 在 corn2004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真是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道结果
--
FROM 114.254.174.*
智力可以构建的,没人愿意给别人构建智力,也只有父母愿意干吧
这类孩子首先要摸清孩子的思维路径,和孩子讨论数学题的时候观察、发现孩子的思路逻辑,一般是能发现孩子思路逻辑基础的差异,然后甩开具体的知识点不管,尝试去改善底层的逻辑习惯...有些思考链条一旦搭建,要改挺难的,但我觉得还是能改的,其实这些都应该在幼儿时期引导搭建,所以我比较反对幼儿读大量涉及逻辑引导的绘本的
【 在 boola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然不是了,是真的好笨啊,语文英语读得支离破碎显然不理解在读什么,数学题目也不太读得懂,学什么都傻乎乎笨哈哈的(但是他智力肯定普通不是真的智商缺陷那种),超级费妈还学不好。
:
--
FROM 114.25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