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请问过来人,什么时候能看出娃大概能读什么样的大学的?
逆袭的其实每年都有,就是个例而已,没人关注
但学校会拿出来鼓励学生,北大附今年高考前家长会就列举了去年提升160+,最终690+的事例
25年又有这种事例,明年高考又会拿出来讲
北大附可能特殊点,持续有这种事例
【 在 corn2004 的大作中提到: 】
: 保守估计,以为要讲个滑铁卢的例子。。
--
FROM 114.254.174.*
我说的例子是500+,1年爬上清北,还不算逆袭啊?
【 在 corn2004 的大作中提到: 】
: 举的例子不算逆袭吧,区排30名盲盒是有机会的
--
FROM 114.254.174.*
那个朝阳区排30名,平时成绩没那么顶尖,也算小逆袭了。
我说的例子,为什么出在北大附且总是出现,而不会出现在57呢?
我认为北大附逆袭的学生不是真正意义的逆袭,他们大概率本就基础扎实。
北大附的学习方式+个人的随性+个人扎实的基础能力,造就了假逆袭现象。
【 在 corn2004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说的是我回复的那个盲盒例子哈。你说的肯定是逆袭了,这得多牛的娃啊!
--
FROM 114.254.174.*
国内成就一个985,不容易,需要3种天赋,智商、自律、自驱。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都是天赋吧。出身在什么样的家庭,能不能有肯努力的性格,这不都和脑子一样,是天生赋予的么
:
--
FROM 114.254.174.*
你客观的想想,上、中、下 都比一比,有一种明显不够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种有一种基本就够了
:
--
FROM 114.254.174.*
你比较的时候,已经排除了2/3以上的群体,这部分群体被忽略了
前1/3群体已经是大体合格的群体,智商、自律、自驱已经有2项不差了
前1/3群体再比较出明显智商优势,就已经是拔尖智商了,如此相对自律、自驱不出色,也是能混个不差的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要是因为我就既不自律也不自驱,也并没耽误,所以有惯性思维
:
--
FROM 114.254.174.*
很难,现实中案例比比皆是
普通智力(均线)他们学习效率太低(相对985要求),要大量的学习时间补差,而时间是有限的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普通正常智力,如果能自律自驱,考个985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
--
FROM 114.254.174.*
从100%整体来说,就是3项都有了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说的三项天赋有一项,指的是有一项相对突出,其它两项正常吧。
: 可不是说的只有一项,其它两项没有或者不正常。
: 否则智商低成低能儿,当然再自律再自驱也没用了,完全不自律再聪明也走向邪路了,或者完全不自驱不就直接辍学了,还有什么好讨论的呢
: ...................
--
FROM 114.254.174.*
从个体看:
智力是基础要素,首先要达标,然后才是自律、自驱,这3要素综合评估就大致知道能涉及哪个层次的大学。
整体看:
高考选拔是综合选拔,智力、自律、自驱都有选拔权重,是比较中庸的选拔设计,试题设计能影响选拔的权重,从而影响个体排名。
我认为:
高考的全科中庸化设计,更大化的考虑了整体的平等性,模糊了个体特性,不利于专长选拔与培养,同时推进了无效卷,压缩了特长生的空间及高度,加大了整体学生的无效学习从而直接削弱了未来的劳动力潜能。
高考制度是最公平的,但不是最佳的。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在隔壁写过那位同学的事迹
: 最后事业生活还是可以的
: 只是单说选拔考试这件事
: ...................
--
FROM 114.254.174.*
事实上,高考制度已经足够服务人才的选拔需求了,也足够满足个人的成长需求。
很明显国人普遍有战斗基因,普遍要求高,全面的公办教育提供了全民卷的条件。
这种状况下,我们应该提高卷的质量,提供多元化、专业化为主轴的多种形式的拔高教育。
具体就是高考公平原则不可触碰的前提下,院校核心科目选拔,基础科目合格就行的多种形式的分类选拔。
既然卷是客观不可避免的,那就卷出专业,卷出高效、高度来。
分类选拔反而会更快结束无效的漫卷,更快进入理性卷,即卷出高度还不会过于卷了。
高考就是核心指挥棒。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就是我身在国外的好处了
: 只有到了国外才知道
: 高考可真tm是个好东西啊!
: ...................
--
FROM 114.25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