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人大附中竞赛成绩这么好
从一开始就不一样
我娃小奥班时,有一个同学考上了早培。
这个同学自鸡且聪明,学习效率高,是我娃学习生涯中遇到的最强学生。
学习效率,我娃不比他低,学习全新内容时,我娃和他齐头并进,在跨级班里都表现突出,不知是否滤镜原因,我娃在某些思维点上还胜出(就是某些点直接切入前几名的表现,跨级班,高年级同学可能接触过),总体综合及时间积累之后,这个娃还是比我娃强一些。和早培娃爸聊过,我们1个大班,他应该3个班以上,比我娃自鸡,如我娃投入同样的强度,我并不认为能超过他(未践行的不能确定),竞争完全可以的。
早培娃学习能力不比你弱,且自鸡比你强,从小学就开始了,他们乐于其中,经过数年的积累,差距就拉大了,从而学习效率展现出来也会有差距。
环境很重要,人大附的环境会让他们持续在高效率中积累能力。
【 在 o00000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数学物理通吃。我就很好奇他们优秀学生的学习方式。
: 人大附学生是像其他学校一样那种正常的上课学习吗?
: 还是天天职业搞竞赛呢?
--
FROM 114.254.174.*
学得东西应该不会有差异吧,怎么绕也就是那几个板块。
基础好的一帮儿学生凑一块,会讲得更快,更难,这帮学生有斗志,积累会更快更高。
【 在 o00000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的东西有差异吗?
:
--
FROM 114.254.174.*
小奥时我们跨级的课外班就是按6年级点招的需要设置课程进度的。
我娃是5年级,本年级的班级撤销了,头3名跨级跟着6年级上课
因为这次跨级,我娃小奥其实没上完整,有些内容没上。
原班级是4年级收尾,4升5时班没了(其实还在,换老师,除头3名外,之后的水平断档,无法一块上课),于是头3名跨级上5升6的班级,5升6的老师也是个名师。
头3名中,我娃最弱,年龄月份卡中间,第1名大我娃5个月,第2名小我娃5个月。
年龄月份影响认知能力,最小的那个娃看起来就明显更幼稚,我挺佩服他学得比我娃好,但跨级后立马不行了,在班上吊车尾,费劲,后来退出了,我一直惋惜那娃,觉得可能是颗好苗子,他爸啥也不懂,好像没读过大学,就是培娃来上课。
第1名家境很好,娃爸和我是老乡,常做一块儿聊天,第1名成熟很多,思维敏捷,自鸡,外向活跃,在我眼中是很厉害的。
还有一位爸爸经常在一块儿聊天,他娃号称是学校的NO.1,奥数4年级开始学,在班上偏中下,比我娃奥数方面表现要弱一些,同时参加了坑班培训,寒假前就确定了101实验班。
我娃丰台学籍,不能参加早培,也不能海淀点招,到寒假我们就退出小奥圈了,5下零散地自学,后来得知那个小奥同学考上早培,我娃6年级以优才小班的身份回双一学习初中奥数,小升初结束了初中课程。
【 在 o00000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的东西有差异吗?
:
--
FROM 114.254.174.*
锁区了,小奥班老师都说不行,我们上一届可能没锁死,我们这届锁死了。
有可能能参加考试,但不能录取,我们也没参加。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当时没弄清楚,那年考前没锁区,录取才锁。
--
修改:scubawh FROM 114.254.174.*
FROM 114.254.174.*
录不了,我们放弃考试了,是可以考。
4升5,我们参加了迎春杯,达到了以前的一等奖分数,但疫情原因网考,一等奖分数提升了几分,正好把我娃卡到二等奖了。
丰台也不看奥数成绩,之后我们也就没参加过考试了。
我娃1年级就学习奥数,学习奥数时也不知道能点招,不是抱着点招的目的学的。
后来自然知道了,就产生了想法,最后锁区又不行了。
我家两娃历程挺有意思的
大娃一路幸运,然后高开低走,循环反复。
小娃一路坎坷,但一直打不死,小娃还是很上进的,都是凭自己闯。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们说的是录不行,是第一年。
: 考可以,就看怎么理解了,大部分想考的,都没放弃考试。
--
FROM 114.254.174.*
太繁琐,我们一般都不操作。
虽然参与鸡娃,但核心是佛性的。
在小娃进围棋队的时候,我都没想过小娃学习的事。
有个队友家长问“以后目标是什么档次的大学?”
我琢磨着,既然专门问,我得配合着说高点,就说“上211”
结果那家长都笑喷了,说“北京985起步”
让我很惊讶,我本来的目标是娃上一本就行啊!
对娃的目标也是环境裹挟,慢慢提升的,实际我对娃并没有那么高的期待,当然谁也不会排斥越高越好,所以我即鸡娃又不够拼,只要给我们还不错的平台,我们就满意了。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按常理小奥老师不该说锁区,即使说不能录,也得劝学生去考试,而且那年很突然,提前知道准确消息的都是少数。
: 你家还是学和不学之间不够彻底,丰台学籍有实验丰台在,那会学奥数应该算个出路,何况还可以小升初跨区。
--
FROM 114.254.174.*
我核心虽然佛性,但也很羡慕那些竞赛娃的。
如果我娃自己跑起来,我肯定支持,但我不会大力去推这个事。
课内全科非常优秀,我其实不怎么羡慕,但我也祝福他们多投入多回报,好像这些竞争跟我和娃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一样,我这种心态可能很多人理解不了。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按常理小奥老师不该说锁区,即使说不能录,也得劝学生去考试,而且那年很突然,提前知道准确消息的都是少数。
: 你家还是学和不学之间不够彻底,丰台学籍有实验丰台在,那会学奥数应该算个出路,何况还可以小升初跨区。
--
修改:scubawh FROM 114.254.174.*
FROM 114.254.174.*
我多次说过,娃缺少点痴迷,娃还是最喜欢数学学科的,但缺少这股痴迷劲。
也许在小学的时候,我施加压力,娃学得更好一些,可能会产生这股劲,但我当时没有施加压力。
要出类拔萃,需要很多综合元素共同作用,需要很好的前瞻规划,很多人考虑过多,倒是稳妥,却会丧失一些可能。我挺赞赏愚公精神,而我即不够愚公,又不够专营。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竞赛挺辛苦,有没有毅力,主要还是看个人对该学科喜好程度。
: 考试压力都不小,成功失败都是磨炼,不想过早体会的还是不要参与。
: 一年的努力最后都在那几道题上,年龄越大,想的越多,失常最多的就是高三的,发挥最好的就是小朋友。
--
FROM 114.254.174.*
我对娃是一种长线程教育,不屈不挠,不急不火...
我很少激励娃,我喜欢呈现场景让娃自判...
娃幼儿时期,我就给娃呈现黑暗面,也呈现阳光面,我不判定对错,一般提供几个主体视点角度的分析...
娃非常理性,我一定时间间隔总会规律性的易怒,发现娃早就开始给我建议了,指出我情绪的非理性成分。
娃的底胚已经打造完毕,我几乎不用对娃进行管理了,娃自己有主心骨,我就是提供些辅助的认识交流,一些经验交流,小娃在家庭里已经有话语权了。
我的家庭,对大娃的话语权(个性突出而不稳妥)是迁就的,而对小娃的话语权(理性稳重)很重视,这是心理层面的,实际我都不评论,防止大娃感觉被轻视。
小娃也极少表态,也不让娃妈肯定他,小娃对娃妈说“你不要说我的事,这样会制造矛盾”其实这也是我的观点,提醒娃妈不要把小娃做为标尺而置娃于矛盾的风口。
从小,我就限制娃妈夸奖小娃,姥姥更不能夸娃(赞点离谱);大娃幼儿期我工作忙,很少带,是在夸奖中成长的,性格也就更任性而敏感而倔强。
小娃取得成绩,我也不激励他,我一般是拉低顶点的叙事方式,例如“最初是不是感觉很难?当你克服它,其实一般般嘛!”对于短板,我就建议娃不要额外赋予精力,不比较,拉长时间线,慢慢自然修缮就可以。
【 在 o00000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朋友还是很需要精神激励(洗脑)的
:
:
--
FROM 114.254.174.*
我家小娃小时候还是体现了一些“气质”
幼儿园小班升中班的暑假,我启蒙的围棋,就是我陪娃下棋,达到棋力5级-2级之后报班,1周1次3小时课,暑假有连续上课...半年跳跃到业余3段水平,之后起因喜爱的围棋老师意外身故,娃小,情绪心态还是受到影响,不很爱围棋了。
1年级转战小奥,2年级高思杯测评,线上、线下均满分,系统开放了黄庄高端班报名。我不知道黄庄的含义,询问老师,老师说“都一样,就报我的班就行(班型比黄庄低),我把他带进集训队打比赛”,娃在班上轻松第1,然而班上输送了几个进创新班,我娃都不知道考试了,因为我娃上的大班课,小班考了。2升3年级关键的考试都不知道,没参加。
3年级后,发现不对,转去优才A+,1年后参加补录考上小优班型(考了2次),考的人很多,只补录2人,也有幸运成分。
一周1次大班课,没上过小班,寒暑假大多都没报集中培训课,自己刷了导引,如此考上小优班型,也算不错了。
一直的禁奥加疫情原因,考上小优后就没正常上课,之后一通瞎操作。
最终还是在你们的建议下,重回优才,6年级上了双一课程。
因不了解选拔机制,也不了解竞赛生态,所以没目标,很混乱。
【 在 hfyx 的大作中提到: 】
: 按照现在的竞赛政策,要出成绩,对学生要求太高了,以至于平时都会多多少少气质浮现,霸气侧漏,如果完全要靠家长来挖掘,基本上不搞也不会有啥耽误的。
:
--
FROM 114.25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