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考考大家,生物书里有的地方用精子有的地方用精细胞
你注意到这个现象了吗?
你查过有什么不同吗?
你的孩子呢?
--
FROM 106.121.133.*
刚刚百度的:精细胞要经过层层发展,最后变成精子,是形成精子的主要物质。
【 在 mlsn20051119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注意到这个现象了吗?
: 你查过有什么不同吗?
: 你的孩子呢?
--
FROM 223.104.40.*
我当初读啊读产生了疑问,这是好的读书方式,能提出问题,尤其不是低级问题。但是限于当年的条件,没有互联网没有好老师没有参考书,不能解决。
后来在其他书可能是讲植物的课本上又看到了这个不同用法
然后查到一个很有“正式感”的回答:精细胞就是分裂成一半染色体的细胞,要经过变化比如人的精细胞要抛掉很多细胞器,要长出尾巴,这时具有运动能力,这就是精子。
我觉得,读书能发现问题是好学生的第一步。现在有了网络,好学生完全可以预习中解决这类疑问或者在复习中拓宽知识面。
核心是理解、总结、探究。这个例子没有反映探究,数学物理中容易体现。
【 在 snowboby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刚百度的:精细胞要经过层层发展,最后变成精子,是形成精子的主要物质。 ...
--
FROM 106.121.133.*
在水木,看到一个帖子:眼镜蛇在发明眼镜前叫什么?
这个帖子很可乐。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提出问题,能提出问题就能启发去找深层的东西,比如眼镜蛇这个问题,启发我们回答问题时不要乱想要有逻辑,用类比思想,为什么眼镜蛇叫眼镜蛇?因为像。没有发明眼镜时?像什么呢?像xx,而且在其他地区像yy,所以发明眼镜前各地用自己地方的物品来命名是个合理的猜测。
当然不排除有其他命名方式。
--
FROM 106.121.133.*
孩子的学习,知识是载体,通过学某些知识学思维方式、建立和强化好奇、探索、实践的习惯。一定把大道理读懂,结合这种事例读懂大道理对教育孩子的要求,按照这些大道理去教孩子。
千万不要走旁门左道,抄近路高兴一时,就像报辅导班刷各种题型就是邪路。孩子通过辅导班能更勤奋更积极主动地思考了吗?如果是那就好,如果更懒了老期望老师给总结给讲,那就废了。
高中我觉得所谓新、灵活,就是考老师没总结的“推论”,从定理自己推推论,要积极主动地推,要熟练地推,在这种探索、“创新”中提高能力,将来的社会需要创新人才不需要太多因循守旧的工程师技术员。
--
FROM 106.121.133.*
鸡蛋和卵细胞不等同吧。
--
FROM 117.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