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开会摸鱼 讲讲为什么国内语文有那么多套路
但是有时候你不知道谁是出题者呀
比如到底是白左还是maga
你只能猜
那就可能只有一半机会猜对
科举历史上这种例子也很多
前几年大家都是言语华丽的骈文得高分,突然一个主考官就改了要质朴的文风才能得高分了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啥区别
: 要说区别就是国外的套路废话更多 芯子是一样的东西
: 阅读理解当然是根据文本推测作者的动机 不然推测啥
: ...................
--
修改:zyd FROM 171.218.230.*
FROM 171.218.230.*
首先我说的是写作
然后文本分析不是有过原作者都做不对自己文章的阅读理解的事吗?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文本分析是基于文本的
: 跟谁出题没关系
: 考语文不是考政治
: ...................
--
FROM 182.143.152.*
有的人感觉到生机勃勃,有的人感觉不到呀
作者自己都感觉不到
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是标准答案只有一个
你答不到主考心中那个就错了
而写文章,和古代科举没有本质区别
历史上的科举,考生都要打听主考官的流派,喜好
四平八稳的文章只能得个四平八稳的分数
要打动主考拿高分,就要写到他的爱好点上去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要看我很久前写过的一个帖子
: 我也忘了是啥了
: 可能性太多了
: ...................
--
FROM 182.143.152.*
有的时候这个最大可能性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呀
就像作者自认为自己想表达的是最大可能
但是出题人说作者不对,我说的才是最大可能
然后过几年下一个专家又把这个最大可能的标准答案改了
科学上最大可能是要有客观数据支撑的
文学上则不是
就像孔子的某些话的意思的 最大可能
都被改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两个学派大佬争夺这个最大可能话语权
然后上台的时候打压对方的说法
这发生过很多次了吧
或者就最简单的
某些字怎么读,标准答案都在不停改
改的依据是什么呢?没有说,反正改了,你以前学的是错的。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考试是期待考生能回答文本提供的“最大可能性”
: 这也是为什么到最后语文题可以变成客观题
: 如果考生理解不到也没办法
: ...................
--
修改:zyd FROM 182.143.152.*
FROM 182.143.152.*
你举个大众形成了共识的例子没有意义呀
现实是有大量大众没有形成共识的内容
而考试并不会完全避开这些内容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么说吧
: 这两年语文题我没怎么看
: 但是21年22年左右的 我是做过的
: ...................
--
FROM 182.143.152.*
那已经很多了
理科基本上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没有争议
因为有争议的内容都在前沿科学,博士才能接触到。
我除了语文,其他科基本上都能稳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分数
包括有时做不出难题和粗心出错
就语文完全没有这个掌控力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目前高考语文题
: 不说百分百
: 至少百分之九十的题目没有大规模争议 对吧?
: ...................
--
修改:zyd FROM 182.143.152.*
FROM 182.143.152.*
还有很多问题不是大争议,就是细节上的争议
就比如你举的例子
让你选的不是喜悦还是忧郁,那当然很简单
而是喜悦还是希望还是祝福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要是有兴趣可以统计一下
: 我说90以上只是为了安全
: 文科项目搞成这样难度已经很低了
: ...................
--
FROM 182.143.152.*
不是
如果要说阅读
我高中前读的历史书和名著的时间
比其他几科花的总时间都要多
这是课下
课上语文课占的内容也是比其他科多的
语文光背的内容就比其他科都多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掌控不够是因为你花在语文上的时间不够多
: 本质上它跟英语很像
: 但高考英语是零起步到小学中低年级的内容量
: ...................
--
修改:zyd FROM 182.143.152.*
FROM 182.143.152.*
我觉得经常文章是这三个内容都在里面
然后让你三选一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语境了
: 假设你对梵高这画一无所知
: 梵高在穷困悲苦的生活中仍然画下了这幅杏花,表达了他____ (这里可以填 对生活充满希望)
: ...................
--
FROM 182.143.152.*
只有读作文书会想借鉴吧
读散文诗歌长篇小说都没法想怎么借鉴吧
可能纯逻辑的议论文
或者辩论那种,会去模仿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看热闹而已
: 消费性质的读书行为
: 你会一边读一边研究作者是怎么写的 自己以后怎么借鉴这些手法吗?
: ...................
--
FROM 182.14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