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开会摸鱼 讲讲为什么国内语文有那么多套路
我认为学习套路是非常必要且高效的学习方式,套路就是形式,让所有人拥有一个简洁、高效、合理的形式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就是语文体系的度量衡。
我觉得语文教学还是有问题的,就是有意无意的回避套路这种说法,回避套路的形式总括属性,而专注于零散的各类知识点,学习被打散了,有天赋的人能自我收拾总结出来,而大多数人没法形成有机的形式体系,这造成了大多数人语文形式逻辑的混乱。
感觉套路被妖魔化、低级化,其实套路应该是形式的科学化,是高级的。
很多人认识不到套路,已经说明了曾经语文教育的失败,曾经的教育没有明确“形式”的总纲作用,而教学直接就“散”了,散而不聚,最终很多人都是零散的知识点,随着知识点的遗忘就没啥了。
应该明确的告诉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建立套路体系(形式体系),所有学习的知识点都是填充这个体系的,体系就是铁打的营盘,知识就是流水的兵。
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是否有操作性?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个很“专业”的事 这种感觉
--
FROM 114.254.174.*
曾经,真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文章除了给我一幅画面,从没有注意文章的架构,即使会考,心思及关注点均未落于架构,所学无法组织架构起来,这就是不会学习,无架构难成器,就是无效率的茫然生长。
这些讨论我想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看一看,厘清目标,知道所学之目的,不迷茫。
道理是相通的,娃小奥5年级时,有幸跟了一位名师,CMO省排前几名,北大数院科班。
我非常欣赏老师的一句话“先建立自己的系统,哪怕再烂,先要有一个”,这成为我督促娃达成的目标,而具体解题能力是其次,是服务于这个目标的。
语文体系也需要建立起来,很多人的认识是不清晰的。
扩展来说,都需要体系,印巴冲突也展现了体系化的绝对优势。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这一句
: “应该明确的告诉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建立套路体系(形式体系),所有学习的知识点都是填充这个体系的,体系就是铁打的营盘,知识就是流水的兵。 ”
: 理论上是对的,或者说,对于大多数人能遇到的应用场景,已经足够了。
: ...................
--
FROM 114.254.174.*
应该明示,并列图表,像我这样的就没领会而学习方向都没把握到,不过我们那个年代的老师可能也是不明白的。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内其实是按照体系套路教学,但是不告诉你。
:
--
FROM 114.254.174.*
这台机器还在加速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 这就是国内教育本质上的优势
: 另一个优势是高考导致的教育体系迅速标准化
: 第一条保证学得多学得难
: ...................
--
FROM 114.254.174.*
你家也在国外读书?
【 在 jellyfisher 的大作中提到: 】
: 爱读书,多读书也是双刃剑,我们这本来就左,学校里也左,也会担心孩子长成圣母了
: 我这种中间派的家长难以承受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4.254.174.*
会不会是因为没有建立自己的体系?先有体系才能把知识点收纳得井井有条且高效。
应该体系为先。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觉没啥用,各种课外辅导总结的知识点,导图很全面的,
: 但是没啥用。
:
--
FROM 114.254.174.*
对啊,有门槛台阶。
还是得慢慢积累跨过门槛就好办了。
现在的教学体系应该是完善的,积累够了应该就能摸到。
老一代说语文是玄学的,就是教学本身存在问题,老一代对语文学科的认知不够,我觉得老一辈的老师可能认知也不够。
也许我们不用过于介入娃的学习,老一批的人自己的语文体系就有问题,和娃稍加探讨,可能有用就行。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觉跟自行车一样,必须得亲自学。
: 学会了你看那些导图感觉水平很高,全是干货,背下来就全掌握了。
: 但是在没学会那些人眼中,这些导图都很乱,杂乱无章,跟天书一样,根本没法背。
: ...................
--
FROM 114.254.174.*
以前讨论过,说买了就能成为文学大家了,我当时就买了
但放书架没看,还是得看看
娃语文科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需要收拾收拾,整顿整顿,有可能产生蜕变呢!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去买本语文知识手册之类的东西
: 薛金星出品
: 我没记错的话 小学 初中 高中 各一本
: ...................
--
FROM 114.254.174.*
语文谈“共情”可能是错误的引导
“语文学不好因为共情不好”这种说法可能就是错的,而且完全把语文学习引入歧途,说这话的,即使语文好,也没明白为什么自己语文就好了,按我现在修正的理解,语文好和共情是两码事。
如果让我重新学语文,我肯定会尝试剥离自己的主观去学习,源头其实和理科一样,学理科可不会自己加戏,都是按规则来推理,语文应该也是这样,按语文自身逻辑推理。
混乱原因是老师没说清楚语文到底教什么。
【 在 zyd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就在于这里
: 物理里的合力我能够一个个按客观确定的量计算
: 而语文经常要通过感觉去确定情感大小
: ...................
--
FROM 114.254.174.*
我的意思不是否定“情感”,我否定的是自己的“情感”,文章的“情感”我是肯定的。
语文学不好可能来源于一个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用自己的“情感”去替换文章的“情感”。
学语文就是学习文章的“情感”逻辑,从这个角度看,语文是客观的,有自己的客观规律。
【 在 Oliver87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个能解决初中语文考试,解决不了高考
: 高考要求理解的具体化和深入化,表达的个性化和深刻化
: 有套路,也必须用套路,但不是只有套路。套路的应用建立在足够的审美、情感和信息基础上,只有公式是不行的
: ...................
--
FROM 114.25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