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大娃的大学
卷不卷是看努力程度不是看结果啊,可能对他来说英语40多分也是尽力了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总是容易着眼于两类人,一是出类拔萃的,一是真正渣的,其实中间有很广域的一个人群,其中有一些非主流生态并没有被注意到。
: 我之前说过娃有个江苏的同学,高考560分(英语45分、数学135分),如果英语能考135分,总分650在江苏好像是前几百名了,结果来了联大。
: 今天又问了这个同学的情况,英语45分都没资格参选实验班,娃说觉得这个同学挺可惜的,这个同学说“差不多学学能及格,大学毕业就行了”,我问“为什么不想学好一些呢?”,娃说“同学说高中卷累了,不想卷了”,我很奇怪,英语45分这也叫卷了?可能他有故事吧!
--
FROM 60.207.181.*
为什么不相信?你又不是他。我有个大学同学就是英语特别差,下功夫也没用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相信“对他来说英语40多分也是尽力了”?
: 可以给这个学生组下分:总分是560+
: 已知数学135,英语45
: ...................
--
FROM 60.207.181.*
英语以后工作也会用到吧,所以一边学一边考才对,拿证不是目的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高考完就考四六级是对的,趁着高考的热乎劲儿不用费力就能拿下四六级了,如果大学读了几年英语也忘差不多了再考就费劲了,这在孩子圈里是常识。
--
FROM 223.104.42.*
正好我家孩子刚学了棱台公式,她说她也不会背这些,因为太难记了,还不如推导
【 在 ld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孩子高考成绩在预期范围之内,但没有达到我当初介入的目标。孩子已坦然接受,反倒我时而耿耿于怀,但总体上还是对高考去魅了。
: 说回到家长深度介入的效果,我觉得是因人而异。
: 从我家孩子来看,家长深度介入的效果并没有多明显,顶多算锦上添花。事后反思,孩子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自驱力很强的,不需要家长深度介入,遇到难题自己就能钻研攻克,在学校可以向老师寻求更专业的释疑解惑;一类自驱力不强的孩子,这种孩子就题论题,不知道举一反三,也没太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校也不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家长深度介入顶多起到答疑的作用,效果聊胜于无,肯定远不及学校老师来的专业。
: ...................
--
FROM 223.104.42.*
膜拜大佬,我觉得你可以开辅导班了
【 在 ld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题论题,棱台公式并不难背。这里面有个先入为主的问题,如果一开始是把棱台当成普通情形,棱锥当作特殊情形就很容易记忆。棱锥无非就是顶面积为0的棱台。当然很多都是先记住了棱锥公式,毕竟棱锥公式好记忆一些。不去论及超出高中知识的积分,关于棱台公式其实背后也还是隐藏了很多知识。关于棱台公式即使是去现场推导也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几何,一种是代数。前者比较复杂,最终还是归到代数上去。就不如直接走代数路线:通过a/b=c/d, 利用等比性质,推出(a^3-b^3)/b^3 = (c*a^2-d*b^2)/db^2;(a-b)/b = (c-d)/d,这两个式子两边分别相除得出立方差公式的一般形式:(c*a^2-d*b^2)/(c-d) = (a^3-b^3)/(a-b)。这个式子左侧就对应着棱台公式的几何含义,右侧对应着棱台公式的代数含义,也就是比较难记忆的那部分。如果能从平均值的角度来记忆棱台公式的话,可能更容易,即理解(a^2+b^2+ab)/3 =(a^3-b^3)/3(a-b)与(a+b)/2=(a^2-b^2)/2(a-b)都表示某种平均值的含义。以上纯属个人习惯!
--
FROM 223.104.42.*
好吧,很多人喜欢急功近利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工作中用到的跟四六级这种还不是一码事,工作中专业英语为主了。
: 拿证也是目的之一啊
--
FROM 223.1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