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IMO国家队
不应该占国集名额,该改规矩了。老人达到新60人国集分数线即可入围第二阶段,两全其美。
以前很少有返打的,这几年多起来了。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太多已经多次国集的选手了,每年占着国集名额不说,还免参加预赛,这个规则确实该改改了,像这种都去预科学习的还来免预赛参加cmo,优势太大了
--
FROM 117.128.90.*
以前返打的少,问题不明显。这几年越来越多了,而且是真干,以前北京每年也有好几个国集返打,但除个别真要冲国家队的,其他人都是打酱油应付。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现象感觉越来越严重了,这条路越来越窄,明年上海那群高一肯定继续,再加上其他返场的,能有45个国集名额就不错了,最头疼的是这帮人完全不用搞一试二试。
--
FROM 117.128.90.*
顶牛高一达到竞赛水平巅峰也是正常的,如果不是制度压制,初中就能出成绩了。
【 在 lagun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家才高一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ad mini 5」
--
FROM 117.128.90.*
imo金就是该年龄段当世中学竞赛最强的,虽然跟各种数学家,数学教育是两回事。
奥运百米,是当世跑得最快的,但也不是短跑运动理论,运动学,肌肉,心血管,骨骼,神经学最强的,甚至不一定能当好教练。
【 在 priz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没懂我的逻辑
: 我是说奥运百米金牌
: 一般来说就是当世跑得最快的人
: ...................
--
FROM 123.122.134.*
关系不大。
前些年imo丢了几次冠军,也说是双减打击奥数,结果又连拿几届冠军,完全无法解释。
各项措施对大面有影响,但那几十个学生基本不受影响,只要超级中学还选拔。
【 在 Night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京打击教培,举报考试和各种赛事,终于结出硕果
:
: :
--
FROM 49.7.238.*
数学把奥运会设在中学年龄段,不像竞技体育设在成年阶段。
【 在 priz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学最强
: 类比全球高中生运动会
: 大学生运动会
: ...................
--
FROM 49.7.238.*
本来竞赛就是少数人的活儿,大规模的搞也没有意义。
这学校还是挺投入的,那个某娃,不就是从广州挖过来的吗。
【 在 littlenew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个别人而已,没有大片的成规模的这么干。学校也不是这种路子,初高中搞竞赛的也正常上学。
--
FROM 49.7.238.*
塔基是否参与不影响塔尖。
炮灰多是因为对竞赛,对自身认知出现偏差。
每年高考上千万人,保送就60个,金银不过二三百,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能拼竞赛,想要出现认知偏差都太难了。
【 在 littlenew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的,笑到最后的是少数人,炮灰需要足够多。愿意参与的人少,能选出来的苗子就少。
: 本来竞赛就是少数人的活儿,大规模的搞也没有意义。
: 这学校还是挺投入的,那个某娃,不就是从广州挖过来的吗。
--
FROM 123.122.134.*
这些咋能算了,不能说健身一下,没拿到奥运金牌,就说是炮灰吧。
而且你自己都说了,很多最后没走竞赛,没走竞赛怎么也是竞赛的炮灰呢?小低年级很多人只是随大流尝试一下,或者为了小升初,并不是为了一直要干竞赛到高中。
所以我们说全民健身,不说全民奥运。
【 在 littlenew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学开始啊,一路都有放弃的,不要只看到了高中还在竞赛但是没拿奖的那些。小学低年级就开始一周几节奥数课上着,刷一堆题,最后也没走竞赛,这些不都是。甚至有小学就不去学校专门泡培训班的。
--
修改:hfyx FROM 123.122.134.*
FROM 123.122.134.*
亲,你知道高联参赛的门槛有多低吗?
为了竞赛从小低年级就开始上强度,一直干到初三,然后水平连高联都打不上。这九年都是在干啥?对自己水平没有一点正确的评估,上九年强度,这是啥家长会这样干?
【 在 littlenew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健身不算,小学初中都在体校练的是不是可以算?本来只需要健身,为了竞赛从小低年级开始就上强度,持续到初三,这些不能因为没去打高联就不算吧,我觉得比能打高联的更惨。
--
FROM 49.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