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智商遗传还是有那么点的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几个清北(本科也是)的同事,孩子都直升了,因为小升初的时候有的进了区重有的进了小强集团校,所以直升分散在了区重和小强里面。
: 他们选择都相当统一:直升。放弃中考统招,孩子都是初中时学校的头部。
: 其他清北本的家长们也都是这样的吗?
我同事孩子一个是清北本硕博,一个是清北本,前者娃从郊区普校考到人大附高中最后清北,后者娃从海淀普校校额到校去了人大附。前者孩子是自驱娃,后者娃因为小升初直升所以没考虑过点招,说当年他家孩子所在学校因为有高中,对中考不重视,拼中考的孩子,只能家长和孩子自己努力。娃妈同事清北本硕博,孩子龙校坑班被点,高中直升,最后盲盒。
从这三个例子,我的体会是清北本的孩子,无论选择哪条路径,不太影响结局。用一个家长的话来说:“高中以后,是否校外报班,是否来自直升,是否卷过中考,不影响孩子高三时的实力。”他的话,让我豁然开朗,也激励我继续躺平。
--
修改:davisliuyi FROM 183.241.214.*
FROM 183.241.214.*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比较好奇的是,(区重)的清北家长们也都让孩子们选择了直升,按他们孩子成绩来看通过中考进入六强应该是比较容易得事情,为啥这么统一呢?区重考清北的概率毕竟比较低啊。
: 其他清北家长也这样选择吗?为啥?
:
前几年,海淀点招对孩子的识别相对客观,能点到小强实验班的实力确实比点到区重实验班的强不少。就像清北强专业就是比弱专业高考分数高很多啊,清北弱专业和985、211的头部专业分数线也非常接近,所谓强者恒强,就是这个道理。
区重实验班孩子的家长,能清醒意识到孩子卷不到小强实验班,清北概率更不大。去年是阳光元年,或许有ZP入营排名考前、大师金银、市三好等但因没有ZB流落民间被迫去了区重,如果他们选直升,未来大小强实验班的牛蛙大概率就来自集团校内部初中的牛蛙了。
--
修改:davisliuyi FROM 183.241.214.*
FROM 183.241.214.*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来清北家长的孩子出路都还不错。
:
清北老师孩子学习好的也很多。我朋友父亲北大老师,他小初高中虽然就读的是立新(现北京实验学校),结果他80年轻松考上北大,85年公派出国;另一个朋友父亲也是北大老师,他82年考上北大,毕业后90年出国。这两人目前都在海外,都60多岁了,但人家读书期间轻松后劲充足得不要不要。前者我估计要健康工作到死的前一天,因为每天大脑都在飞速运转,工作干得飞起,至今没有退休计划,一说就是他们那行里谁90多岁不和孩子住独立生活还在工作;后者在一个很卷的实验室忙得飞起但也没闲着整天想着鼓捣国内同学一起做点事。
认识到这些人以后,我充分意识到,比我聪明的人比我更努力,我们凭啥和人比啊。
--
FROM 183.241.214.*
【 在 corn2004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能top2家长对孩子有信心,觉得高中好坏不耽误孩子。普遍做法应该是会去中考的,除非当下成绩预测考不上刘小强。我们佛系区普中,今年据说前30没留下几个直升的,都选择去中考了。
: :
因为你们是真摇的,所以区重头部和二中头部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海淀前几年点招为主,区重实验班的孩子显著比小强实验班的差啊。虽然父母是清北,但是孩子只能点招到区重,就得认命啊。拼中考最后到了小强还是去不了实验班,和留在区重高中实验班没有显著性差异啊。
--
FROM 183.241.214.*
【 在 weimingl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的好怕怕。
:
区重1+3以前很少但未来会越来越多,但是,一个新政实施以后,如何做到这一年和普通高中学得一样?初中没学完的知识怎么办?区重有师资和场地单独合理安排好这群孩子的学习计划吗?
孩子小升初以前我参加了他们学校的开放日,并偶遇了一个从这个学校高中毕业10年的同学。他自述当年从郊区点招到了这个普校,初中毕业时放弃了直升选择拼小强失败,但母校还是把他分到了高中实验班,高考上了北京最好的双非医学院硕士毕业后幸运分到了阜成门一所著名医院成为大夫(现在硕士绝不可能了)。他坦言自己中考的失败,高考的平平,但依然感恩母校。
所以,您女儿,完全可以拼一下小强实验班。失败了也不丢人,退路也很多。再说,你们成功的概率也非常大,祝福您女儿成为区重拼小强实验班的榜样。
--
修改:davisliuyi FROM 183.241.214.*
FROM 183.2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