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自己猜测的邱班
我猜测是不同的选拔路径吧,都是为了数学人才
【 在 o00000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至少办这个班的初衷不是为了走人大附竞赛的路子,而是为了选拔数学人才。
: 我盼望能实现办这个班的初衷。
: 以上均是我自己主观臆断瞎编的。
--
FROM 123.121.181.*
落后区域的孩子,还要小学就进入这个赛道,怕是没几个家庭敢赌这个,如果不行那高考也就废了吧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完全没必要和早培抢,也抢不过,真有能耐,换个落后区域,投入资源,从小学开始选材,落后区域有的人去争。
--
FROM 123.121.181.*
这个竞赛圈跟人数关系不是那么密切的,正相关度比较低。
你看竞赛强省一般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
落后地区你说的这种模式,其实比较简单的;像北京这种哪个方面从小学都得卷的其实很累的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是要地区中学配合的,竞赛好的区域都是把科目特长做为点招指标的,参与的人多,才好选。
: 落后区域的孩子,小学太舒服了,专项学习不足或没有,例如我老家,小学舒服,初中收紧,高中就地狱模式了(一周6日上课,5日晚自习,作业量非常大,管饱,大多数人是写不完的)。
: 我觉得老家这种教育模式比较落后,高中死刷题,真有点死读书的感觉。
: ...................
--
FROM 123.121.181.*
看看能不能把一些偏材从卷综合当中解放出来一些吧
【 在 o00000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希望是多种路径,百花齐放。
: 给学生更多机遇。
--
FROM 123.121.181.*
小学这块不会允许这种培养的,能到初中已经不错了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是应该反思,如果纯粹为了数学,他应该争取资源,从小学开始培养。
--
FROM 123.121.181.*
我觉得他这个应该是你说的100:2这种意思吧
【 在 lurh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学数学教职这个赛道已经很拥挤了
: 拥挤到大家动作畸变,心态失衡
: 高端的 北大黄金一代回国又走了
: ...................
--
FROM 123.121.181.*
这一段我很认同。。。
【 在 hfyx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不在青少年发现环节,我朝竞争已经如此之充分了;最终能不能干成事儿,在于大学以及大学后的环节,学术环境,社会环境,体制等。成年人的锅不要给青少年去背。
: 那些人为什么去了回,回了又去,都不愿意去解决真正的问题,都盯着小孩们如何考试,考数竞也行,考高数也行,怎么考都是一样的。
:
--
FROM 123.121.181.*
家长们的想法和孩子们还是有区别的
另外,孩子如果不是喜爱,基本也到不了被选中的水平
【 在 wang77 的大作中提到: 】
: 周边人谈起新领军,很少说是为了早点进入数学研究,都是当做一条进入清华的新赛道打听呢
:
: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123.121.181.*
50个应该还是太少了吧,又不是只有高校教职一条路
【 在 lurh 的大作中提到: 】
: 1 前面有玩家说了,高一国集,高一后其实就已经大学预科了,哪里有两年时间刷题?
: 2 培养数学人才,国集每年稳定产出50个,清北每年能稳定增加多少个数学教职?你让剩下的人怎么走?如果再加上他的什么计划。如果都是不投机,会是什么结果?
: 3 年轻人作死一两年又怎么样,年轻就是可以浪。浪了之后不是丘先生想要的道路,那也是年轻人的选择。
: ...................
--
FROM 123.121.181.*
大学之后的学术环境社会环境,一个学者即便是官员怎么可能左右?
只能每个人努力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就不错了
我觉得不是1000:1这种,首先并没有从50个集训队里招走多少对吧?这个计划招走的是增量,也就是金牌没能进集训队不能保送的那些人
你说的1000倒也对,那是因为从剩下的这个里面,可能不足以产生符合要求的学生人数,所以要扩大些范围,要有一些不同的培养路径
另外你提到的转专业现象,并不是数学独有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 在 lurh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的,他是1000:1这种
: 按他的理想构想,新领军每年稳定产生100个走学术道路的数学博士
: 他每年能提供几个职位?1个?半个?
: ...................
--
FROM 123.12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