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初二结束,学完高中数学的讨论下
我们有强基预期,你说的对,机构带着学,每个板块都没学透,就是讲题,然后下一板块。
网课,氛围也不好,初一还好一些,有点互动,现在就是孤独的听老师讲,感觉机构开始糊弄了。
最后一小段了,也不想中途退出,上完再做打算吧。
【 在 dongbeiboy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竞赛和强基计划,除了复习增加熟练度,就是学学其它高考科目?
: 此外,如果机构带着学的,为了赶进度,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两个:
: 1. 很多技巧和二级结论没有细致推理,但是大量练习如何使用
: ...................
--
FROM 221.223.193.*
是这样,我们打算结束后重新自学一遍,基本概念自己推论揣摩一遍,互相关联起来。
这个班后来数次合班,第二次合班有幸跟了网传的名师,感觉娃有活力,但不久后又合班换老师,这次就不满意了,感觉沉闷,就是讲题。
之前学得较好的网课伙伴也不知转哪儿了,本想跟名师去,助理老师说进度不一样,那些是竞赛方向(他们高中快学完了),就没跟过去。
一个名师还主动加了我微信,我两天后发现,通过后,老师只说了一句“挺好的,继续努力”,因我们主要精力在和校内作业斗争,就没交流,不知是老师加错了?还是有啥建议?,总之,我们也没精力,就没多问。
【 在 dongbeiboy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竞赛和强基计划,除了复习增加熟练度,就是学学其它高考科目?
: 此外,如果机构带着学的,为了赶进度,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两个:
: 1. 很多技巧和二级结论没有细致推理,但是大量练习如何使用
: ...................
--
修改:scubawh FROM 221.223.193.*
FROM 221.223.193.*
对高考来说,有没有意义呢?
现在提前学最多的是英语方向,然后是数学方向,中上学校的实验班基本都提前学英语了。
我还是偏向提前学有帮助的,虽然并不铁定。
【 在 newk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提前学没任何意义
--
FROM 221.223.193.*
网课班,还是线下班要好些。
现在这个班不行,感觉可能自学效率更高。
但自学没有持续性,报班会带着往下走。
然而现在这个班不理想...有点不好收尾了。
【 在 icebus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自学的,还是去上班学的?
:
--
FROM 221.223.193.*
疫情之后,我们就上网课了,同类型同学都找不到,哪有老师啊!网课老师也不会给出啥建议吧。
初一娃倒是看见同学刷中考数学,也有同学刷高中数学,这也不能去问。
学校是非竞赛校,初二倒是成立了数理拔尖班,娃跟着看看。
数学拓展是我们仅有的一个科目,从1年级延续至今,一周一次课,强度不大,但时段很长了,打算跟到本学年末,算有始有终。然后再做打算。
校内倒是有收获的,校内数学除了作业,从不练习,小学至今维持了数学头部排名,如果没有进行拓展,这个结果拿不到。
【 在 dongbeiboy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学校属于哪类,找老师聊一次吧,无论是强基或竞赛
: 竞赛传统校(如rdf、11、实验),跟教练或老师详细谈谈,他们知道如何安排进度更合适。
: 如果是其它类型学校,比如教练或数学老师没有带出过省队,甚至省一的学生,入坑前最好三思,也可以多参考几个头部学校类似层次的进度和模式。
: ...................
--
FROM 221.223.193.*
感觉是不大行,还是需要自己调整
【 在 ChengC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机构那种学法不扎实,我家是用同步教辅+2本同步习题册,先跟着教辅学一遍例题,教辅书基本会把该章节的主要题型都讲了,再做两本习题册,一本五三,一本必刷题。
: 这种学法只能达到120-130水平,对于某些板块其实都还达不到拔高要求,比如不等式,我是另外准备了几本不等式的习题册
--
FROM 221.223.193.*
例如三角函数,主要的基本公式要自己证明一遍,可能有一二十个,做到相互转换不陌生,延申到几十个互换公式
圆锥曲线要互相比对,深入研究基本定义,各类曲线的准线焦点轴,以及图形的异同,做到清晰...
我觉得看到表达式,曲线及特征都要同步浮现吧,组合图形,旋转图形等都能清晰再现,然后研究问题所求。
这些东西我都忘了,父母能教是最好的。
【 在 klinsmaya 的大作中提到: 】
: 怎么个总结法呢,我家孩子学着总觉得没到位
--
FROM 221.223.193.*
学习了
【 在 isk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中圆锥曲线和函数是最重要的两块,
: 曲线难在有不少稍偏的推论,能快速解决问题,但是真正用起来没几个人能得心应手。函数的极值(拐点)是经久不衰的考点,如果精通导数,所向披靡。这两块搞定的话,高考不会低于140。
:
--
FROM 221.223.193.*
对竞赛没信心,娃愿意学但缺少点痴迷,决定走综合,保底线。
高中数学粗略过一遍,同时准备把小蓝本第四册几何刷掉(于高考虽然无用,但还想完成),然后用高中小蓝本自学一遍高中数学内容,竞赛内容先搁置。这些做为娃高考数学的基本盘吧,收官。
语文、英语还是紧跟校内,希望能压缩这两科的时间,尽量少占用课后时间。
想入门物理了,集中快速把初中物理小绿本拿下(核心内容没多少)。
初三完成这些感觉可行。
【 在 hfyx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走竞赛?或者学高数也可以,很多娃觉得高数比高联有趣多了,始终有新东西学着,会减少对游戏的沉迷。
:
--
FROM 221.223.193.*
确实,校内的数学强度很低了,作业也快。
综合来说,强度还在的,还有语文、英语,零碎且占时间。
提前学不是抢跑,大家都是同一个起点,有人跑得快,有人跑得慢,有余力为什么不跑,在每个节点停下来?然后在重新设定新起点,再同时跑?
小学1年级到高考,最终都要跑完,分12段跑和1段跑,是一样的。大学阶段谁跑谁不跑,是另一回事了。
【 在 lls263 的大作中提到: 】
: 另外提前学这事是双刃剑,好的方面是可以成绩大幅领先,每遍学的时候都不费劲。不好的方面是孩子的学习强度变低了,他不可能一辈子都能抢跑。就相当于1000m分成两个500m去跑,没有达到锻炼的目的。
--
FROM 221.223.193.*